吴沧松:战虫三十载 留得苍松在 2018年07月05日  俞伟波

  记者 俞伟波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象山、舟山等较早受灾的地区在灾害发生后10年内松树几近灭绝。我县却在发生10年后有效控制了蔓延趋势,至今依然留下了大片松林。抗线虫战役的胜利,除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科学之外,以吴沧松为站长的森防站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3年秋季,我县江拔线旁天灯盏附近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疑似病例,送检后于当年10月正式确诊。次年春季,大市聚镇西山村等地也出现了病死树,此后更是呈快速蔓延之势。当时很多人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悲观地判断,“十年后我县将无苍松”。

  吴沧松作为当时的森防站站长,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不服输。他说:“我的‘沧’不是草头做的,我的‘吴’可以一口吞天,我不信吴沧松做站长新昌就会无苍松!”

  吴沧松1985年从浙江林学院森林病虫防治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回新昌从事本专业工作,在松毛虫防治、板栗产前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颇有建树,多次获得科技奖。并于1997年担任森防站站长,2000年获聘高级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3年12月还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农业推广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面对松树“癌症”,吴沧松系统研究了国内外有关防治技术,开出了对症的“处方”: 围绕“除病木、杀天牛、堵流通、综合防治”的防控方针,狠抓疫情的科学防控。根据我县林业生产特点和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测报点各1个,县级测报点8个,基本形成了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发布虫情预报,指导开展病虫防治;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示范,综合运用化学药剂喷洒防治、病死树清理物理防治、放养天敌生物防治等防治技术。松材线虫病蔓延的趋势终于在2013年得到了有效遏制。此后,连续多年实现了“发生面积、病死木数量”双下降。

  与虫相战33年来,吴沧松非常注重结合新昌农林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他主持和主要参加的科研成果获新昌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绍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2012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同时,他还积极撰写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多篇。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和推广,有效地提升了我县农林生产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护我县的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如今,吴沧松担任了新成立的县农林局植物保护站(森林病虫防治站)站长,树“敌”更多了——从森林中的病虫扩展到了所有植物上的病虫。但对于战胜了松材线虫的吴沧松来说,已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他说:“我和我的伙伴们将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依托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保护好我县的植物,守护好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