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桥系单孔大型石拱桥,南北走向,北通京杭、南延温台,全长23.9米,宽4.5米,矢高8米,净跨17米,桥身用长条石错缝叠砌,桥面两侧设对称望柱,实体石栏板,望柱柱头镌刻有白象、狮子、莲台等形象。两端条石砌筑间以卵石嵌铺石阶,一侧拱券券脸石上镌刻楷书“皇渡桥”三字。两端有引桥。皇渡桥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据明成化十三年(1477)《新昌县志》载:“王渡桥在县南六十五里十八都,旁有寿昌寺。”明万历七年(1579)《新昌县志》载:“皇渡桥离县南七十里。”民国《新昌县志》载:“皇渡桥县东七十里,道光二十四年,蛟水为灾,桥随波逝,行人苦之。”据立于桥旁大桥庙内的《皇渡桥碑记》载:今桥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集股重建,是新昌现存建造最考究的古石桥之一。
相传,南宋康王被金兵追赶逃难至此,遇河不得过,惊慌失措之时,河边上突然升起一座桥,康王顺利渡过,回头看时,桥已不见踪迹,而金兵被挡在了对岸,后人在此建桥,并将此桥命名为“皇渡桥”。
距皇渡桥北约100米有大桥庙。据记载,该庙建于皇渡桥同一时期,早年因白蚁危害而倒塌,后在遗址中发现石质香炉一只,炉身铭文为“大桥庙,康熙廿三年甲子仲冬立”。由此得知,该庙于1685年已建。为保存皇渡桥周边历史文化古迹的完整性,县文物行政部门将大桥庙列入皇渡桥保护范围统一管理。
皇渡桥历史悠久,造型美观,保存完好,史料详明。2002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钟靓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