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1日,对于已退休的老电信人孙南生而言,是一个难以忘记的特殊日子。
当天,位于人民中路原县邮电局2楼机房内,随着我县首次城区自动电话的通话结束,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装有当时颇为领先的自动电话交换机的机房。至此,我县结束城区电话人工接续的历史。我县通讯行业在历经数十年发展后,迎来“质变”。
“安装自动电话交换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专用场地建设、设备订购和安装、线路及配套设施更新、维护人员培训等多项工作。”据孙南生回忆,当时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是机械式的,又高又重,为了能装下这些高2.7米、每平方米重达1吨的大家伙,原县邮电局在1980年启动机房大楼的建造工作。随着机房大楼建设的开展,自动电话交换机的订购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并于1981年,在当时的安徽邮电器材一厂订购了五六台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982年,机房大楼竣工后,长达4个月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安装工作、电话机及配套线缆的升级工作也有序展开。
这项总历时近2年的系统工程,给我县通信发展带来了质变。“在绍兴市几个县级城市中,新昌是最早用上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孙南生表示,伴随着自动电话交换机的投用和城区600余部电话机的升级完成,我县电话机也从最原始的“手摇式”磁石电话机进入了“拨号式”电话机。而在自动交换机的帮助下,电话的接通省去了以往的人工操作,不仅接通更快,通话保密性也更好。
此后,我县的通信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1987年,我县开通全自动长途电话;1992年,无线寻呼台开通;1993年,引进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澄潭、梅渚、儒岙等乡镇完成割接,我县邮电通信现代化进程开始;2001年,开通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2004年,实现全县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目标……据悉,自1981年起,我县电话装机用户数每年至少新增百余户,往后每年的新增户数更是达到一万户,从1981年至2000年间,我县电话装机用户数由最初800余户发展到了8万余户,20年间扩大了100倍。
如今,曾经代表通信业的固定电话早已没有了“稀奇货”的光环,智能手机、4G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已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久我们还将迎来5G通信技术。我县通信行业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