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脂肪肝是胖人的“专利”,实际上,肥胖只是引起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部分脂肪肝患者不但不胖,而且身形苗条。目前,全球有1/4~1/3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瘦”患者约占10%。到底多瘦的脂肪肝患者,才会被划入瘦型脂肪肝范围?日前,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专家组明确了该定义。
瘦人脂肪肝有了明确定义
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专家组更新了最佳诊疗建议(以下简称“新建议”):明确了瘦人(亚洲)脂肪肝,是指体重指数小于<23的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新建议”聚焦于脂肪肝与其他代谢性疾病、肝病的关系。如果瘦人患脂肪肝,表明身体代谢已出现问题,容易合并“三高”,需关注全身情况。比如脂肪肝与糖尿病关系密切,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高危人群。如果体重指数正常(BMI在18.5~23.9)的瘦人合并脂肪肝,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脂肪肝的程度和情况越严重,这种相关性越强。3个指标比体重更直观发表在《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身形苗条,但腰围身高比(腰围与身高的比值)、血红蛋白或甘油三酯3个指标高,建议查查脂肪肝。
瘦人脂肪肝可能更危险
澳大利亚威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在《肝病学杂志》发表研究称:瘦人脂肪肝,可能面临着转化为肝硬化的更大风险。看起来不胖,为什么会得脂肪肝?临床认为,胖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瘦型脂肪肝的主要风险因素还包括短期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软饮料摄入)、胆固醇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短期内体重增加、腰围增加、甘油三酯升高等。此外,相较肥胖型脂肪肝,瘦型脂肪肝的遗传因素更重要,且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相关。蛋白营养不足是导致瘦人患脂肪肝的另一种成因。瘦型脂肪肝患者可能伴有某些慢性消化性疾病,使蛋白质供给偏低。当蛋白合成减少时,身体脂肪的分解和动用就会加速,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导致肝内的脂肪大量堆积,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当脂肪堆积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肝细胞内环境不正常,诱发炎症。慢性炎症会使得肝脏反复进行“炎症—修复”循环,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各种类型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在肝脏大量堆积,使肝脏失去正常形态和功能,使组织坏死、变性,出现疤痕。当肝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出现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症候群的其他症状时,肝硬化就悄悄找上门了。
瘦型脂肪肝患者如何“自救”?
对于瘦型脂肪肝,“新建议”推荐优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运动、饮食调节等。以体重减轻3%~5%为目标虽然这类患者本身就瘦,但如果不减重,脂肪在肝脏的堆积问题很难得到解决,最好在体重指数正常范围内(18.5~23.9)减重,比如50公斤减2.5公斤,100公斤减5公斤。此外,男性腰围需<85厘米,女性需<80厘米,因为腹型肥胖会增加脂肪肝患病风险。需提醒的是,减重不能过快,一周最好控制在0.5~1公斤内,如果体内脂肪短时间分解太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脂肪肝反而会加重。试试地中海饮食模式将一天的进食限制在8~12 小时内,同时避免喝含糖饮料,减少脂肪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全谷物,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以及限制睡前进食。科学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没有效果,则需药物治疗,具体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此外,大多数新药对脂肪肝疗效有限或尚未完全确定,患者不要盲目追求。定期随访筛查建议患有脂肪肝、提示肝硬化的瘦人,每年进行2次腹部超声检查,可加做血甲胎蛋白水平检查,以监测肝癌的发生。虽然瘦人有脂肪肝风险,但不必常规筛查脂肪肝,除非发现转氨酶升高、肝脏脂肪变性的情况,或本身是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脂肪肝的瘦人应常规评估有无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合并症。最后强调一点,体检发现的转氨酶升高最常见原因就是脂肪肝,因此,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一定要筛查脂肪肝,同时筛查传染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