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区乡镇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和思考

  王东峰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小将镇全面落地生根,作为典型山区乡镇的小将探索出了一套以镇情实际为根基、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融合优化为抓手的“小将方案”,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推动“大美小将”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成绩显著的同时,山区乡镇推动共同富裕依然面临严峻问题:受自然条件局限,交通条件欠缺、生态环保制约、农民思想落后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共富事业进程较缓。下面以小将镇为例,针对发展现状,深入剖析问题,思考共谋对策,以期达到加速产业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目的。

  一、小将产业发展现状

  小将是新昌东南部的典型山区乡镇,距县城33公里,镇域面积211.39平方公里,是市内面积最大的乡镇,下辖2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2万。

  小将自然环境优越,有“山之巅、水之源、花之海”的美誉。一是森林覆盖“山之巅”,作为全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小将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有山林25万亩,生态公益林8.1万亩。二是河道纵横“水之源”,作为“唐诗水路精华地”,小将境内三江水系纵横,河道全县最长,达130多公里。三是花木汇聚“花之海”,作为浙江省“花木之乡”,小将有花木基地3.5万亩、毛竹7.2万亩、茶园5600亩、特色基地1.2万余亩。

  近年来,小将镇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发挥“山水优势”,高质量建设“大美小将”。大力推进低效林改造,强村富民成效显著;举办红枫樱花节、环巧英湖马拉松赛事、英湖国际艺术写生等系列活动,全域旅游格局显现。

  从整体看,小将以产业振兴助推共同富裕成效初显,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产业结构单一、乡镇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发展问题使小将与周边乡镇仍存差距,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产业不成熟、消费市场未打开等现实问题依然突出。

  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硬件基础先天受限

  一是交通条件欠缺。小将镇位于新昌东南部,毗邻宁海和天台,目前只有省道象西线,527国道尚未实质性启动建设。交通受限使小将镇甬、绍、台三地交汇的区位优势未能发挥,反而对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形成限制。一方面,交通路线有限且均为低等级公路,运输成本大,制约了产业发展所需的物流运转,影响供应链的上下游协同。另一方面,交通不畅令企业用工难度大。小将镇远离城区,公交线路少,高速卡口无,高铁车站远,不利于外来劳动力流入。

  二是生态环保制约。一方面,产业发展面积受限。小将镇面积虽广,却以山区林地为主。在保护森林和控制建设的双重条件下,工业用地指标难获,能用于产业发展的面积较少。另一方面,环保指标相对严格。小将是饮用水源头乡镇,对于污水排放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绝大多数工业生产都无法达到要求,工业产业发展空间几近于零。

  (二)软件环境后天不足

  一是空心化恶性循环。一方面,人口空心化形势严峻。因产业发展受限,小将镇本地就业岗位少,大量青壮年转向县城及其他地区寻找工作,劳动力流失严重,常住人口老龄率高达76.7%。另一方面,产业空心化持续凸显。本地劳动力缺失致产业发展进程受阻,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偏大,缺乏后续接替人员,劳动力断代趋势初现。

  二是村干部观念滞后。受山区条件及农村传统观念影响,村级干部队伍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等还跟不上新时代发展节奏,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开拓担当作为的勇气。

  三、小将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

  全面审视自身发展基础,以产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为主线,做好与本地特色相融合、与社会服务相融合、与未来趋势相融合,全力推进各项产业加速发展,以产业兴旺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一)用活“存量”,注重与本地特色融合

  围绕地域特色,着重深化本土产业的提质增效。

  一是唤醒“沉睡”山林资源。林业产业作为“两山理论”的最佳实践,具有用工量大、产业链长、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小将围绕丰厚生态资源,攻坚低效林流转,确定“土地流转、资源入股、平台开发、规模经营、金融扶持、期权兑现、强村富民”的闭环机制,栽下“摇钱树”,念好“共富经”。

  二是催生“美丽”花木经济。小将持续赋能“花木之乡”IP,加快花木产业提档。有序引导,改变低端市场定位,进军“奇新特异”高端市场;写好花卉文章,主动对接高经济附加值种植项目,推动牡丹等项目早日落地生效益。

  三是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持续深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大推广黄芪、竹荪、杨桐樒树等高经济价值林下作物种植,积极对接相应公司承接项目,确保农户种得下、卖得出、赚得多,实现林下经济新飞跃。

  (二)用足“增量”,注重与社会服务融合

  克服第二产业发展限制,针对小将当地特色,主动试水探索第三产业。

  一是高质量打造“一老一小”产业。聚焦“一老一小”人群广泛服务需求,利用小将中学闲置地块,打造一站式一体化养老托育服务中心,推行“康养+生态”行动,打响专业品牌,开拓具有小将特色的“一老一小”产业发展新路径。

  二是高起点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小将人文底蕴深厚,民间传统文化丰富,有南洲叠罗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资源,引入专业团队,统一运作文化项目,打出具有小将特色的文化品牌,结合乡旅产业,发售小将特色的文化伴手礼,实现文化资源变现。

  (三)用好“变量”,注重与未来趋势融合

  紧跟时代趋势,主动创新跟进,拓展产业新能级。

  一是做强乡旅,为共富打造“产业引擎”。紧跟生态旅游热潮,持续发力乡村旅游。注重产业结合,如香榧林,选取合适区块,打造精品园区,发展生态观光游;如牡丹项目,谋划打造花卉精品区,聚集人流,带动特色花木销售。注重山水本色,进一步深化“艺术乡建”,加强与艺术院校联系,点线面结合18个景区村优美的山水资源,打造“竹海画乡·榧林驿栈”特色乡村艺术写生及休闲养生体验地,在品牌化民宿、农产品开发、新业态培育等方向精准发力,扩大乡旅经济“流量”,实现产业升级。

  二是开发碳汇,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紧跟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做好低碳文章。利用“山之巅”优势(新昌十大高峰独占其七),借力双碳机遇,谋划建设风力电站,抢占产业新高地。立足广袤山林资源,谋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运营模式,探索市场化开发林业碳汇的新路径,实现碳汇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加速产业落地的对策建议

  (一)树制度,联动共商产业招引

  建立县委县政府领导、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产业招引议事制度,召开产业发展谋划会议,研究解决产业招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维多级联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稳进提质。

  (二)建体系,专业共评产业前景

  面向生态康养、绿色能源等契合山区发展方向的产业,加强对经济效益、营收增长等相关数据的监测统计,引入专业团队系统评价其对新昌当地产业环境的适应性,及时对接联系,争取项目招引到位。

  (三)重帮扶,多元共助产业作为

  探索设立山区生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其撬动作用,拓宽山区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强对帮扶山区发展的优秀项目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展示此类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增设县级优秀山区共同富裕领头雁等奖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个人和在产业引进工作贡献突出各类组织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促交流,汇智共谋产业发展

  高标准、高规格举办产业招引大会,积极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学术论坛、高端智库和科技会展在新昌举办或永久性落地,谋划山区产业发展交流活动,打造“两山”理论转化新高地。

  (作者系小将镇党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今日关注
   第05版:沃洲论坛
   第06版:沃洲论坛
   第07版:中国电信
   第08版:生活社区
山区乡镇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和思考
镜岭镇“共享共联共融”模式孕育乡村共富“丰硕果”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5山区乡镇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和思考 2022-12-09 2 2022年12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