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县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通讯员 俞帅锋 林佳萍

  “这是从废水里提取的‘宝贝’,整个技术研究用时7年。”在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该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雷斌拿出了满满一管“丝胶蛋白粉”说道。

  丝胶蛋白约占蚕丝总重量的20%-30%,当蚕营茧时,丝胶起着黏合作用,将两根单丝包覆成一体构成茧丝。通常,在丝绸加工过程中,真丝精练是污染最为严重的环节,不仅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工业废水中的丝胶蛋白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但其实丝胶蛋白经济价值极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等领域。在日本,一吨提纯后的丝胶蛋白售价在120万元左右。”雷斌说,眼下,达利丝绸进行的这项新尝试,有望为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精炼车间雾气腾腾,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胚布炼白、脱胶、定型等各道工序的处理,10余道工序复杂且精密。记者注意到,设备的底部安装有一根管子,用以回收丝胶蛋白。“样品已做出来,估计可年产丝胶蛋白粉20吨。”雷斌告诉记者,目前提取丝胶蛋白的成本还比较高,尚需通过技术改进把成本降下来。“推向市场的日子不会等太久。”雷斌自信满满地说。

  作为我县“无废工厂”代表,达利丝绸沿着绿色生产、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在助推“双碳”战略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在公司展示厅,一件件丝巾、披肩、床上用品时尚艳丽;在公司各生产环节,太阳能供热、光伏发电、机器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工艺广泛应用。

  这是我县扎实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创建的一个缩影。2019年,绍兴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后,我县通过多方行动,促进全域创建、全域无废、全域提升,终不渝将无废的建设理念转化为富有实效的重要举措,探索创新推广“变废为益”新昌举措。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依靠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动,针对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全面展开。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系统每天可处理餐厨垃圾50吨,帮助全县200余家大中型餐饮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垃圾变废为宝后,还创造了每年700余万元的经济价值。

  不只是餐厨垃圾,在其他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县也走在前列。在眉岱生活垃圾发电厂的集中控制室,通过墙上的大型LED显示屏,垃圾仓、投料口、出渣口等各环节实时状况一览无遗。“以往,生活垃圾大多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既污染环境,又占用了大量空间。”县环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斌说,如今,在这里,生活垃圾入炉焚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可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排放达到欧盟标准。现在,发电厂年处理垃圾量可达18.25万吨,可向电网年均供电5921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8197.2吨标准煤,完全可以满足全县生活垃圾的处理需求。

  “建设‘无废城市’,是新昌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点丝成金、变废为景、变废为宝的实践生动阐释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昌样本。”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局长张国伟表示,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变废为益”精神引领下,坚持创新发展、生态立县,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沃洲论坛
   第04版:公益广告
回山镇高歌猛进绘新图
我县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人才特派员制度在新昌落地有方
新昌义甬舟大通道物流园(一期)有序推进
2镇9村入选全省低(零)碳试点
报头
今日新昌一版要闻01我县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2023-11-14 2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