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长军
2022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年对“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作出相关部署,同时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是全省“四好农村路”2.0版的工作要求,也是2023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更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实施“千万工程”的具体体现。我县作为全省缩小收入差距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县,客货邮融合发展,对助力村民增收共富,尤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邮合作”运行模式,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共享站场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打造“新畅达”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推动新昌客货邮融合发展,实现“快递进村、山货入城、村民共富”。今年,新昌县获评2022年度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四星级样板县,全省6个四星级样板县排名第一,“新畅达 畅通城乡共富路”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全省共3个项目上榜。
一、主要做法与实践
(一)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目前,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质效。客货邮融合发展作为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一项重要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更高标准、更多种类的寄递服务需求,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1.规划引领,健全长效机制。坚持长短结合、系统规划,加强全县物流“十四五”、中长期等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出台《新昌县农村物流发展规划(2022-2025)》《新昌县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实施意见》《新昌县农村物流末端网点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统筹规划农村物流货源组织、三级网络节点布局、配送线路设置、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建立农村客货邮融合党建联建机制,引导城乡公交和农村物流资源集约整合,形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目前,已通过成立新昌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快递行业党委,统一指导全县客货邮融合发展。
2.资金保障,推动利企惠民。依据《新昌县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对按照道路运输行业标准搭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设立配套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建设城乡集约化配送、公共冷链、现代物流供应链、高标准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场所等项目,推动农村物流“零距离”配送上门。2022年,对农村物流体系、客货邮融合运输服务站建设资金补助达526万元,其中重点对县级共配中心自助化分拣项目、乡镇邮政分拨中心和村级末端网点进行资金补助。
3.协同共享,优化服务供给。以“政府引导、市场运营”方式,改造提升既有客运站、村委办公大楼、路边民房等闲置资源,巧妙转换成为“新畅达”客货邮服务站,跨部门、行业合力推进电信、移动、农商行、供销、电商、骑行等多业态服务资源融合。以东茗乡东茗村为例,将东茗车站闲置用房改造成为村级客货邮服务站,通过“寄递+电商+便民”服务站点运营模式,为村民提供生活缴费、物流配送、代销代购等一揽子服务。全县共设置县级共配中心2个,镇级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5个和村级物流服务点253个。
(二)优化网络节点,激发农村物流运营动能
客货邮融合发展,整合融合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邮政寄递、农资供销等各类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为理念,致力于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配送渠道,加快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也将有效推进农村客运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1.共建网络体系,畅通农村物流毛细血管。依托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快递进村”惠民工程,融合乡镇客运站、小超市、村委办公室、民宿等服务载体,构建城乡贯通、内外融合的农村客货邮运输服务网。2021年,新昌县通过以“快快合作+邮快合作”模式,全县12个乡镇(街道)253个建制村实现“快递驿站”设置全覆盖,品牌快递进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邮合作,形成一套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截至今年10月,累计派送进村快递及货物约162万件,有效解决村民快递收投的“最后一公里”。
2.深耕细作节点,叠加综合功能资源共享。打造“多站合一”综合运输服务站和“一点多能”农村物流服务点,扩面拓展货物中转、临时仓储、装卸理货等功能配套,叠加延伸村便民中心、农村金融、代销代购等服务业态,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跟城区一样的生活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农特产品进城上行模式,加强邮政公司与白云配送公司、杭长运公司合作,实现农特产品进城入杭,1-10月农特产品销售达约66万元。目前,设置“多站合一”综合运输服务站5个,“一点多能”村级服务点59个,标准农村物流服务点194个。截至今年10月,寄递出村件约21.3万件,其中农产品约5万件、农产品价值428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3.量身打造班线,补齐农村物流寄递短板。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物流与农产品销售等融合,配置带有行李舱城乡公交20辆,开通客货邮融合特色共富班线,助力打造农特产品品牌。通过邮政快递季节性驻点前置服务、客货邮运输专线等形式,面向大佛龙井茶叶、沙溪水蜜桃、回山西瓜、高山蔬菜等高山种植业,分别满足大批量、零散的农产品出村需求,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客货邮融合”模式,构建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物流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目前,已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13条,开通沙溪水蜜桃、东茗小番薯、回山西瓜等季节性特色农产品运输共富班线3条。
(三)优化特色服务,畅通城乡经济双向循环
积极打造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对更新升级“客货邮”运输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1.运力资源互补互用,实现降本增效。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设施共用、线路共用、车辆共用、人员共用,有效地解决城乡公交乘坐率低、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成本高等难点,大大降低农村快件末端配送成本,每个快递从县到村的配送成本直接下降1.5-2元。同时,通过调整城乡公交发车时间和班次密度,提高配送时效,配送时效由3天缩短至1天。目前,每月利用城乡公交带货进村件约3万件,客运企业每月增收约1.5万元,邮政快递公司每月成本下降约5万元。以东茗乡后岱山村为例,截至目前,“共富班线”已累计运输迷你小番薯5万箱共计25万斤,为村民节省快递物流费15万元。
2.智慧服务高效精准,提升运营水平。制定客货邮融合综合运输服务站及农村物流服务点建设和运营服务标准,统一规范两级站点选址、形象标识、设施设备、收费标准、业务受理流程等,打造“新畅达”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设“新畅达”数字化“一屏掌握”应用场景,通过APP客户端提供查询、收寄下单等功能,实现人、车、货、站智能匹配。打通共配中心、服务站、服务点等平台数据共享渠道,实现配送信息数字化、配送线路合理化、配送流程信息化,有效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目前,合理调整村级物流点15个,节省人工成本约60%,村民收发快递货物时效提升30%以上。
3.特色旅游联动发展,带动增收致富。面向穿岩十九峰、天姥山、外婆坑村、下岩贝村等景点,因地制宜布设特色农村物流服务点,与旅游网点相融合,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物流+直播”特色服务点,提供旅游包裹寄送存储、农特名优产品销售、民宿伴手礼等物流服务,助推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和规模增长,促进了消费稳增长。电商发展、消费升级、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和促进。其中,镜岭镇外婆坑村结合特色产品玉米饼,通过“旅游客运+公交带货”的形式,实现销售与旅游双赢,仅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外婆坑玉米饼网上销售2万余件,带动供销额80多万元,同比增长110%。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政策机制保障方面。目前,我县仅有《新昌县农村物流发展规划(2022-2025)》《新昌县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实施意见》《新昌县农村物流末端网点建设方案》等规划类、网点建设方面的指导意见,尚未出台物流行业发展相关的支持政策,导致本地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缺少指引保障,难以形成良性物流生态。交通、邮政、公交等部门全力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与组织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社等多部门联动不足,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新昌制造企业与物流市场融合不深,缺乏共享仓储、外包供应链等方面的探索,自建供应链和仓储导致自有物流成本高;此外由于缺乏完整的电商、仓储、寄递及延伸服务等相关配套的共配体系,造成快递配送效率低、寄递成本高,中大型电商企业外流,新昌出港件长期出现负增长。同时受场地限制,2个县级共配中心无法得到改扩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实体化运行存在欠缺,主要功能停留于快递件收寄。
3.农产品出村件少方面。目前,农村客货邮融合主要以下行物流为主,以收寄快递为主要业务,未实现上下物流并行。在农产品销售、电商企业培育、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仅开通13条客货邮合作线路和沙溪水蜜桃、东茗小番薯、回山西瓜等3条季节性特色农产品运输共富班线;以小卖部或商超设置的村级物流服务点,整合资源能力不足;乡镇(街道)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中主动积极作为不足,尚未实现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高质量产业布局。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如何高质量推动新昌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我县将进一步开展探索和实践,重点在完善帮扶政策、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等方面发力,不断擦亮“新畅达”部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通过公交车“带货”,让更多地农产品进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交通助推共同富裕。现提出以下三方面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帮扶政策。参照周边县市做法,及时出台新昌物流行业发展相关的支持政策,对物流企业培育、城市配送、冷链配送等领域进行政策支持,支持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鼓励快递企业集约化发展,形成良性物流生态,推动新昌物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发挥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快递行业党委的统领作用,加强与组织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社等部门的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2.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物流与制造业融合,针对新昌制造业与物流市场融合不深导致的自有物流成本高,对共享仓储、外包供应链等加快进一步探索;二是构建快递仓运配一体化体系,针对快递寄递成本高,通过建设大型云仓平台,结合大型快递共配中心,实现仓储、寄递、运输一体化;三是依托客货邮融合,发挥“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邮合作”自身“造血”功能,拓展业务融合、场站融合、线路融合,末端融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依靠政府补贴,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提升县乡村三级节点运营效率,以数字物流园建设为契机,改扩建县级共配中心,增加“多站合一”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和“一点多能”村级物流服务点,并实现分类管理;五是加快城乡公交站点客货邮周转箱设置,按照“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依托城乡公交站点客货邮周转箱,对全县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实现行政村客货邮全覆盖。
3.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出村。积极争取农村客货融合发展全国示范试点,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纳入乡镇(街道)共同富裕年度考核内容,发挥“新畅达”标杆乡镇(街道)创建的引领性作用,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通过设置星级“共富驿站”,整合“共富工坊”、农土特产、旅游“伴手礼”等资源,培育农村电商,增加农特产品出件数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充分挖掘农村创客、电商达人、返乡青年、民宿主等,培育客货邮融合经营管理人才,提供助农就业岗位,激发客货邮融合发展动力活力。
(作者系新昌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