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栋现年50岁,是儒岙镇横渡里村人。还在读高中时,梁启栋就特别钟爱写作,并萌生了成为一个作家,写出传世佳作的梦想。
梁启栋在1978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在家务农。那时的村子里没有电灯,只有油灯,梁启栋有时候就在月光下写。没有纸,梁启栋就将高中时用过的歌曲纸、考卷、复习资料纸的反面当作稿纸。梁启栋的创作热情丝毫没有减低。
他先后做过林场工人,修过战壕,做过代课教师,在轴承厂做过工人,并在2006年起成为了一名物业公司保安,但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始终利用业务时间进行创作,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梁启栋坚持向文学杂志投稿。一年,二年,三年……收到了100多封退稿信。“那时的退稿信加上草稿堆起来足足有半人高,但一种对文学的信念,使我坚持下来。”梁启栋说。
渐渐地,梁启栋的努力有了回音。1986年,梁启栋的一篇文章终于在县刊发表。“虽然只有豆腐干这么大,但第一次将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心里充满着喜悦。”梁启栋说。
此后几年,这个怀揣着文学梦的青年更加卖力地创作,陆续在华夏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发表了不少小说。这些成绩无疑是对梁启栋最大的鞭策,他说:“从那以后,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就连吃饭脑袋里也在不停地联想、构思。”
从一位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位散文家,梁启栋的故事也许正好诠释了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