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目标,坚定不渝,扎实推进
早在2007年5月,在全县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新昌县委、县政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建旅游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新昌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创强工作进行了总动员。当年,新昌县被列为创建国家级旅游经济强县的试点县(市)之一,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创强领导小组,并扎实推进创强工作。后来,在与实力强劲的淳安等县市的竞争中被淘汰。
2008年至2009年,我县扎实推进创强工作,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创建旅游经济强县再动员大会,提出了通过创强促品质提升、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路,形成了全县上下合力创强的良好氛围,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创强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尽管在与绍兴县、诸暨市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但我县的创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今年以来,我县一如既往地推进创强工作。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是县委、县政府既定的战略目标,必须矢志不渝,坚持到底。我们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并且我们有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加强领导,出台政策,落实资金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发展旅游业列入新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旅游业作为新昌战略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争创旅游经济强县。
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旅游业发展委员会、新昌县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工作领导小组、新昌县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县唐诗之路·茶道之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意见》突出了未来几年新昌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钟山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专门作出批示:“新昌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很好。”
制订《创建旅游经济强县行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最近几年创建工作的主要目标,确立了创建工程的重要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责任单位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了创建工作的组织机构、措施及考核机制,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上下齐心、并肩共进的工作格局。
2007年以来,我县每年安排总额不少于2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每年不少于10%的土地指标用于发展旅游产业。几个国有景区的门票纯收入全部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每年用于旅游促销的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加快建设,完善配套,提升品质
近20年来,是新昌旅游大投入、大发展时期,旅游开发得到不断推进,每年均有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般若谷、双林石窟、重阳宫、栖光净院等20多个景点相继建成,景区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扩大了容量,而且丰富了内涵。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提出创强之后的几个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更彰显我们创强的决心。
2007年10月27日,投资3900万元、占地50多亩的双林石窟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此被佛教界权威、资深人士称为中国第一石窟卧佛,是当代洞窟艺术的杰出典范。
2008年,大佛寺景区小寺岙入口处景观改造工程被列为县政府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年底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投资1.5亿元的栖光净院,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完工并对游客开放;二期万佛宝塔工程已于2010年9月完工,对外开放。
大佛寺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已委托东南大学设计方案,目前已完成初稿,经规划评审后,落实施工单位,抓紧建设。
千丈幽谷入口处景观改造工程和安溪·王家坪地质公园项目已进行了规划设计。
自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强以来,我县在美化城市形象、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母亲河”新昌江得到比较彻底的治理,新昌江滨南路景观建设立面改造工程——灯光亮化工程及绿化工程完工,正在创建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佛城商贸特色街。
泰坦国际大酒店成为继白云山庄之后的第二家四星级酒店,2009年4月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绿城·雷迪森酒店按五星级标准建造,于2009年9月对外营业,目前正在创建五星级酒店。
天姥广场、达利丝绸工业园等一批与旅游休闲密切相关的企业投入运营。中国茶市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4月18日建成并开业,成为浙江省内第一家旅游与茶产业相结合的最佳旅游观光休闲景点,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京新植物园也正在建设中。
天上人间、泰坦国际等较高档次的娱乐场所先后开业。
逐步打响新昌农家特色菜品牌。一是举办农家乐特色菜肴大赛,把新昌流传于民间的经典农家菜摆上了擂台。二是制作了农家乐特色菜肴谱,传承、弘扬了农家乐菜肴文化。三是成立了菜肴俱乐部,研究创新地方菜,营造“吃在新昌”的氛围。
优化环境,民资兴旅,蔚然成风
近年来,新昌县通过编制《新昌旅游招商手册》、出台优惠政策,旅游项目招商形势喜人,已初步形成了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旅游的热潮。
与杭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天姥山开发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0个亿。
2009年5月,新昌两大民营景区——天烛仙境和三井龙潭虎尾峡漂流项目先后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深圳一家民营企业一期投资15亿的十里潜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欲将新昌十里潜溪开发成为一个“自然化、环保生态化和拥有文化内涵的国际化生态型旅游区”。
大声吆喝,打响品牌,实现增长
2007年,新昌因在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卓有成效而荣获旅游“金名片”奖。
天姥山文化旅游品牌已初步打响,2009年成功创建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教之旅、唐诗之路、茶道之源等旅游品牌越打越响。
自1999年开始,新昌旅游节连续举办了12届,“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等分别走进新昌,新昌的旅游节庆活动已逐步走上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新昌旅游推出宗教文化之旅、茶文化之旅、影视文化之旅、丝绸文化之旅、乡村文化之旅等五条特色旅游线路,积极接轨2010年上海世博会,分享世博大蛋糕,成功创建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被评为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10组精品线路之一。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新昌旅游促销的力度不断加大,与一千多家旅行社、上百家媒体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旅游业保持了持续火爆的态势。20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1.5万人次,过夜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23亿元,占全县GDP的17.76%。今年以来,新昌旅游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1-10月份,全县共接待入境游客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7.23%;国内游客4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66%;旅游外汇收入1182万美元,同比增长15.88%;国内旅游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5%。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合作
借助浙旅集团在管理、服务、开发、营销、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双方联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新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新昌旅游业。双方组建的大佛寺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成功运作将近一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基本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顺利实现了员工队伍的平稳过渡,景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管理水平大大提升;营销优势逐渐显现,浙旅旗下的省中旅等知名旅行社在全省的100多家门店力推“新昌游”,还与江浙沪地区近3000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游客量有明显提升,自驾游持续升温,团队市场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大佛寺景区通过抓提升,全面启动5A级旅游区的创建工作。
虽然我县的创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浙江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检查标准》为依据,创新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使新昌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旅游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顺利完成“十百千”工程创建工作,奋力推进新昌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新昌作出积极的努力。(通讯员 徐浩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