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新昌新闻          新闻专题          新昌论坛          浙江网闻
05:今日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我县三处文物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县三处文物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03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新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走来
我县三处文物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近,省政府发文公布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县鼓山书院、新昌城墙、沃洲山真君殿大殿及配殿共3处古建筑名列其中。据县文管委负责人介绍,加上以前公布的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大佛寺石弥勒像(千佛岩)、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迎仙桥,目前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己达6处,反映出我县文化遗产资源类别多样性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化。

  ■新昌新闻网记者  郭志贵

  鼓山书院

  书院肇始于唐,盛于两宋,它是一种颇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机构。一方面在私塾、义学、家塾等初级教育基础上深造士子,另一方面也是传承和发展学术文化的研究机构。鼓山书院系书院形式办学的一处难得的遗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鼓山书院,位于七星街道鼓山西南坡,为明清书院建筑。据现存明嘉靖、清嘉庆二碑石和民国版《新昌县志》记载,书院初建于宋嘉祐初,名石鼓书堂。明嘉靖甲午(1534)重建。嘉庆二十三年(1816)扩建,占地面积5328平方米,是江南书院自宋明以来,形制布局属较规整的一类。今存鼓山书院,背依鼓山,南峙旗山,依山势而建。由仪门、前厅、讲堂、藏书楼及两侧学舍等组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存有房屋19间。建筑风格为风火山式,黛瓦粉墙。除西屋部分被改建,整组建筑纵横有序,天井相隔,廊廊相连,环境优雅,基本保存完好。现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管理使用。 

  鼓山书院,为绍兴市现存古书院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书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昌城墙

  新昌古城墙,除了御敌功能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容置疑,古城墙在一定时间里保证了新昌百姓的安居乐业。

  新昌城墙,位于南明街道环城东路,为明代城防建筑。现存城墙为环城东路-段,残长约800米。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新昌宋时有旧城,无存,仅有迎恩、镇东、侯仙、拱宸四门之名”。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猖獗,民无守计,知县万鹏相时审势,首议筑城,自嘉靖丙辰(1556)至丁巳(1557)不期年而成。现存城墙残高约4.5米,顶宽5.8米,底部宽6.8米。城墙外迎水侧为规格不等的条石错缝砌筑,内侧为块石垒砌,中填泥土、沙石等,是城墙中比较坚固的一类。 

  新昌城墙,虽有残损断缺,但它保存了原建筑的真实性,且历史上曾起过抗倭、防洪等作用,造福百姓,功不可没,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为新昌县城仅存的重要历史建筑。200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沃洲山真君殿

  沃洲山是历史上的道教名山,道籍称之为第十五福地。在历史积淀如此深厚的沃洲山文化大背景下,在这福地灵山中,元、明之际崛起了一座在浙东颇有名气的道、儒、佛合揉的世俗庙宇——沃洲山真君殿,主殿崇奉真君大帝,据《沃洲山志》,真君大帝由宗泽神化而来。

  沃洲山真君殿,位于新昌之东,距县城15公里。始建年代不详。据《沃洲山志》记载,可能建于元代或南宋。明称石真人庙,祀抗金名将宗泽。据《成化新昌县志》记载,建庙当在公元1465年明成化之前。明遗存的石真人庙,至清雍正已酉(1729)重建大殿。不数年,又更建前厅,重建山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建。大殿风火山式,面阔三间。前廊卷棚轩,雕饰精美,颇具艺术价值。明间一对石制檐柱,为新昌优质青石精雕,柱身蟠龙间有雷公电母,八仙过海,梅、兰、竹、菊等图案,工艺精湛。全殿的石、木、砖雕,彩绘壁画及堆塑等保存较好。左右两侧分别为观音堂和百子堂,与大殿对称,一如旧制。其余建筑为近年重建。 

  沃洲山真君殿,背依沃洲山,面临沃洲湖,四周果树环抱,植被丰富,气候宜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县现存最具艺术特色的古建筑之一。县人委于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县政府重新公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今日快讯
   第03版:新昌警方
   第04版:今日民生
   第05版:今日关注
   第06版:专刊
   第07版:中国电信
   第08版:汽车资讯
千年新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走来
招商银行为您奉上的投资盛宴
今日新昌今日关注05千年新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走来 2011-03-02 2 2011年03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