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埠镇位于宁绍平原中部,北濒杭州湾,南临牟山镇,东靠临山镇,西与上虞市接壤,329国道及复线横贯全境,是宁波市的西大门。全镇区域面积41.0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02万,外来流动人口1.6万。全镇有2个居民社区,10个行政村。2010年,黄家埠镇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消防器材、轻纺印染、表面处理三大传统产业和休闲用品、灯具、制笔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98.3亿元;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以“榨菜、蜜梨、水产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先后建成了“生态龟鳖养殖、稻田水产立体混养、无公害蜜梨、无公害蔬菜、高效精养鱼塘、现代万头猪场、生态家禽养殖、生态野鸭驯养场”等八大农业基地,并涌现出“明凤甲鱼”、“成林榨菜”、“绿好棒蜜梨”等一大批农业知名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2009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11.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是浙江省生态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和余姚市卫生镇。
当地村民建房的相关规定有:分小户(1-3人)、中户(4-5人)和大户(≥6人),其中小户宅基地面积为75平方米,中户为110平方米,大户为125平方米;移民户建房具体按当地村镇规划和政府建房政策规定操作。
黄家埠镇华家村位于黄家埠镇南部,由原高阳村、后华桥村、华家村、潘家村合并而成,南与牟山相接,东与杏山村交界,西与五车堰交界,北与回龙村交界,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区域面积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1亩,河流水域面积45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74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全村有15个自然村,分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24户,总人口2713人,中共党员99人;全村有各类个私企业60多家,以消防器材、织带、五金产品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有生猪万头养殖场1个,千头猪场1个,水田养殖205亩,连片蜜梨种植165亩,农田基础设施标准化。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35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村级卫生、教育、文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有村级医疗服务站2个,并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村道路硬化率95%以上,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得“余姚市卫生村”、“余姚市生态文明村”、“余姚市基层先进党组织”、“滩坑水库移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54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西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约1000米,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黄家埠镇五车堰村位于姚西北平原,西与上虞市毗邻,地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个商贾贸易之所,境内水资源丰富,河网众多,329国道穿村而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交通便捷。现五车堰村区域面积为4.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70亩,人均耕地约0.55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全村设22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271户,常住人口3771人,中共党员166人。全村有各类个私企业188家,以生产消防产品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产业有水田养殖。201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69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93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村级卫生、教育、文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有村级医疗室1个,并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村道路硬化率85%以上,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得“余姚市文明”、“余姚市环境整治示范村”、“余姚市充分就业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50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西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约1000米,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马渚镇简介
余姚市马渚镇位于宁绍平原中心,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约80公里,西距宁波栎社机场约50公里,距北仑港7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逾5万,外来务工人员2万;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亿元企业12家,工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繁多,区域特色明显,工业支柱产业为汽车配件、电信电器、塑料模具、卫生洁具和光伏电子等,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7.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00元;现有耕地面积44187亩,山林面积16200亩,水域面积8400亩;马渚镇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开发潜力巨大,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已建成粮食、水产、畜禽、林特等四大农产品基地;马渚镇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镇小、镇中、成职校已达到宁波市现代化学校办学要求,是浙江省教育强镇。
当地村民建房的相关规定有:分小户(1-3人)、中户(4-5人)和大户(≥6人),其中小户宅基地面积为75平方米,中户为110平方米,大户为125平方米;移民户建房具体按当地村镇规划和政府建房政策规定操作。
马渚镇大将桥村位于马渚集镇北偏西,距马渚镇政府驻地约7公里,距余姚市区约17公里,东接开元村,南连下沙畈,西毗泗门镇东蒲村,北交朗霞街道,交通便捷;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95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有7个自然村,下设11个村民小组,现有中共党员61名。现有工业企业18家,工业主导产业有小家电、手电筒、石棉、塑料配件;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养水果、花木、鱼虾等,农田设施齐全,已基本完成标准化农田改造;2009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41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55元;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6.64万元。村农贸市场、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医保、社保、低保等相关政策已全面实施;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30%;该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曾获得“镇环境整治先进单位”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5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在1500米以内,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马渚镇渚北村位于余姚西部,距余姚市区约12公里,距宁波机场约4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约75公里,距马渚镇政府驻地约2公里,属平原水网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区域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1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9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有16个自然村,下设19个村民小组,总在册人口2679人,中共党员102名。现有工业企业51家,工业主导产业有喷雾设备、软管制造;农业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2009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870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6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50元。村农贸市场、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医保、社保、低保等相关政策已全面落实;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该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曾获得“宁波市生态示范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卫生村”、“余姚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5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在1500米以内,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马渚镇全佳桥村位于马渚镇西北,距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距余姚市区约20公里,南接本镇沿山村,西与临山镇临南村、汉东村接壤,北连泗门镇,东交本镇大将桥村,交通便捷。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95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有5个村民小组,共539户,常住人口1762人,现有中共党员82名。当地工业主导产业有灯泡、石棉、五金制造等;农业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2009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0.94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可用资金11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26元。村农贸市场、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卫生、文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医保、社保、低保等相关政策已全面实施;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该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曾获得“宁波市文明村”、“余姚市卫生村”和“宁波市绿色生态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4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东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在1500米以内,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马渚镇沿山村位于马渚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6公里,距余姚市区约16公里,东与下沙畈村相邻,南与牟山镇接壤,西与临山镇隔山相望,北与全佳桥村紧连,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捷。该村由原滑家桥、横山、宣郎岙、南宋、谢家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2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0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设5个村民小组,全村697户,在册人口1991人;2009年党总支升格为党委,下设农业、工业、老龄3个支部。当地工业主导产业有砖瓦、轴承、塑料、灯具制造;农业已形成水稻种植、花卉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三大支柱产业;2009年全村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877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23元。村农贸市场、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卫生、文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医保、社保、低保等相关政策已全面实施;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该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曾获得“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5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东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在1500米以内,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马渚镇下沙畈村位于马渚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距余姚市区约15公里,东与开元村隔江相望,南与渚北村接壤,西与沿山村相连,北接大将桥村,交通便捷。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95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有10个自然村,设8个村民小组,在册常住人口761户,2279人,现有中共党员89名。当地工业主导产业有塑料、水暖配件制造;农业以水稻、花卉苗木种植为主导产业;2009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111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15元。村农贸市场、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卫生、文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医保、社保、低保等相关政策已全面落实;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该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曾获得“余姚市文明村”、“宁波市文明村”和“余姚市卫生验收合格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5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西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在1500米以内,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马渚镇瑶街弄村位于马渚镇东南,距镇政府驻地约3公里,距余姚市区约15公里,东接斗门村,南临姚江,西连乐安湖、姚家村,北至姚江重要支流马渚至斗门的中河,交通便捷通畅。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8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8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有14个自然村,设17个村民小组,现有中共党员102名。当地工业主导产业为五金、塑料加工;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35元。村农贸市场、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卫生、文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医保、社保、低保等相关政策已全面实施;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30%;该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曾获得“余姚市三星级民主法治村”、“余姚市卫生村”和“余姚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5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西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在1500米以内,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牟山镇简介
余姚市牟山镇地处宁绍平原,是宁波的西大门,全镇区域面积38.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总人口20324人,拥有宁波市第二大天然湖——牟山湖。61省道、萧甬铁路和浙东运河横贯全镇,沪杭高速公路在该镇专设有道口,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经牟山与杭甬高速相连,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牟山镇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形成五大特色园区:工业经济功能区、商贸服务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淡水养殖园区和自然生态园区,拥有全市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和鱼种苗基地。以同步带、玻纤制品、金属接头、继电器、电讯设备等为主导的块状经济优势明显,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品出口到15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78亿元,财政收入10806.9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18元。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成绩喜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实施日益完备,功能齐全,是浙江省教育强镇。
当地村民建房的相关规定有:分小户(1-3人)、中户(4-5人)和大户(≥6人),其中小户宅基地面积为75平方米,中户为110平方米,大户为125平方米;移民户建房具体按当地村镇规划和政府建房政策规定操作。
牟山镇青港村由原青港村、毛杜村、陈村、胡家村合并而成。距镇政府驻地约1.5公里,距余姚市区约16公里。东南与本镇狮山村相邻,西与本镇牟山村相邻,北与马渚镇沿山和黄家埠镇回龙村相交界,交通便捷。区域面积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97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共有1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974户,2955人,现有中共党员128名;有各类个私企业60余家,2010年产值5.8亿元;工业主导产业为配件加工;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辅以水产养殖、蔬菜瓜果种植和花卉种植等,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高品质茶叶和西山白杨梅等林特产品发展前景看好;服务业发达;2010年农业总收入5477万元,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77元。教育、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得市、镇多项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9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东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约600米,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牟山镇狮山村由原狮山村、嵋山村合并而成。距镇政府驻地约1.55公里,距余姚市区约15公里。东南与马渚镇相邻,西北与本镇青港村、马渚后俞巷村相邻,61省道、萧甬铁路、杭甬高速等横穿该村,交通便捷。区域面积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9.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95亩;移民调剂耕地按相关政策执行。共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569户,1645人,现有中共党员78名;工业主导产品涉及金属管件、塑料、建材等;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辅以水产养殖、蔬菜瓜果种植和花卉种植等,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前景看好;服务业发达,现有各类个私企业12余家,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274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00.38元。教育、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得市、镇多项荣誉称号。
该村安置点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29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安置点位于村南面,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用地距安置点约300米,生产、生活极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