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机的诞生让农村电网遭遇尴尬
“当时真是茶机装到哪里,我们就抢修到哪里啊!”说起十多年前的场景,澄潭供电所的施一乐所长感慨万分。每台茶机的额定功率从7千瓦到10千瓦不等,相当于同时开启六七台家用空调。当时别说是农村电网,就算是城市里的配网条件也无法满足家家购置如此大功率的设备。
作为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县43万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从事茶叶产业的相关工作。茶农们增产增收的愿景和规模化的制茶方式一拍即合,于是茶机诞生后短短几年便成了燎原之势。2005年春,负责给回山镇和双彩乡两个茶叶重镇供电的35千伏中彩变负荷呈爆发式增长,尖峰值由2003年的1344千瓦飙升至9689千瓦,时隔一年,增长七倍。原因很简单:茶机开始普及了。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中彩变原有的两台8000千伏安主变将无法满足第二年的茶季高峰需求。县供电局紧急安排对中彩变进行增容改造,同时新建两条直供回山镇的10千伏制茶专线,以改善输电条件。2006年1月,两项工程仅用正常进度一半的时间完成建设。同年4月,该变电所茶季负荷峰值接近16000千瓦。
新农村电气化打通茶机发展瓶颈
我县自2007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铺开以来,累计投入7亿多元资金对15个乡镇306个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受惠农户达15万人。与茶农息息相关的是,改造后农村供电容量增长了3倍,电压合格率由2006年的97.29%提高至2010年的99.61%。焕然一新的电网完全有能力容纳兴起的茶机潮,稳定的电压则保证了成茶的高品质,从而增强了客户对于机制茶的认同,进一步促进了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
数据显示:2006年以前,我县茶机产销量一直在万台左右徘徊,2007年首次跃上2万台大关,2010年则爆发性增长至近10万台,产值3.2亿元,产品遍布17个省份,销量占全国的60%左右。而自2006年起,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铺开,至2010年,许多地方的工程建设进度均已过半,新电网的巨大能量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加速度,为茶机的安家落户铺平了道路,强力助推了各地名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规模化的茶机成了农村电网的试金石
据悉,目前我县的茶机保有量为3万台左右,由于炒茶时间集中,外行人根本无法想象许多的茶机在同时段开启时电网负荷曲线变化的壮观景象。以35千伏中彩变为例,茶季尖峰负荷竟达到平时的10倍之多!而除了茶叶旺季的四五月份,在全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该变电所的设备利用率都非常之低。与之类似的是,在我县近年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中,对许多每月电费仅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的偏远山村,却投入了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改造资金,投资回报率几乎为零。
正是这些看似不计成本不合常理的投入,使新昌电网得以舒筋展骨去腐生肌。“以前每到春茶时节,我们的值班员简直就是救火队员,可这几年来,建设改造越来越多,事故抢修却越来越少了。”说起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成果,施一乐所长的表述虽然直白却令人信服。一边是逐年增多的茶机,一边是越来越少的故障,一增一减之间,茶机成了检验电网的试金石。 (通讯员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