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脍炙人口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令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天姥山无限神往。
参加工作后,我从事路面交通安全管理,有幸经常站在横亘天姥山麓的104国道线上,瞻仰她的神仪,后又因工作曾经三次登上天姥山主峰,但总是感觉难以窥视其一二,反而一次比一次地感受到她的深邃,敬畏感和留恋感一次比一次强烈。近日,实在熬不住对她的“相思”之苦,再次亲近了她。
大森林 拨云峰
天姥山是新昌一邑之主山,在县城东南,约30多平方公里,由拨云、细尖、大尖、芭蕉、刘门等诸山簇拥而成,重峦叠嶂,美不胜收。
遥望天姥山,一望无垠的是郁郁苍苍的大森林。进入林区,偌大的松树就张开了巨大的华盖欢迎你,人工种植的水杉高高的塔尖刺向云霄,骄傲地向你展示它魁梧挺拔的身材,重重叠叠的枝丫间漏下斑斑点点凌乱的阳光,和着树丛中点缀着的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光斑。
机警敏捷的松鼠翘着麦穗一般的尾巴,轻快地在树枝间跳来跃去,娇小玲珑的云雀在树丛中尽情啁啾啭鸣。人走在芳草如茵的山路上,不时惊起一对对漂亮的斑鸠扑愣愣地从身旁掠过。拐弯处经常会撞见一群群悠闲走来的黄牛或波尔山羊,它们看到陌生的你还会伸长脖子,哞哞叫或懒洋洋的咩咩,可并不主动让路给你,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热了,一阵微风吹过,清风拂面,凉爽无比,惬意极了;累了,捧起路边的山泉喝一口,甜丝丝的,凉冽爽口,让人十分的受用;饿了,林场工人会热情地邀请你到屋里,一碗鸡蛋榨面感觉特别的温馨。
天姥山由天姥林场负责管理,过去林场工人主要以砍伐树木为生。现在工人们是地地道道的护林人员,种下的松树、杉树、柏树等绿化树木以及板栗、杨桐、苦丁茶、毛竹等经济林木早已成林,天姥山又变成了让人羡慕的绿色大宝库。
如今珍稀动物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和人一样繁衍生息,悠然乐居。也许是它们太怡然自得了,几年前,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下山到国道线上转悠,不慎被来往的车辆撞伤了!前年一群喜欢山水的“驴友”“驴行”时,在人迹罕至的山窝里发现了一张巨大的野猪皮,老猎人猜测当属巨型猫科动物所猎食,可至今仍无法考证。
天姥山主峰为拨云尖,海拔818.1米。明末文学家王季重游天姥时写道:“过会墅岭,行十里,望见天姥峰大丹郁起。”它由山麓突兀崛起,拔尖耸翠,险峻陡峭,两侧山峰辅翼,形似笔架,故又名笔架峰。
瞭望大山云雾缭绕,上空阳光垂照,山涧云雾滚拥,云蒸霞蔚,甚为壮美。山巅俯瞰,云雾中马坑等、地藏寺、平顶、茅洋、百菊、王会、大岩岗等四周群山腾云驾雾,徐徐前来,仿佛俯首称臣,心悦诚服;东南相对的天台山追随着诸山急急赶来,聆听天籁之音,共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仙世界。
拨云尖北坡有蹲牛岩、蝌蚪尖、布谷岩、鸡笼岩、马鞍、大屋山等山,云雾中如海市蜃楼,如蹲牛壁立腾空,蝌蚪攀登,如黄莺迎春,布谷催绿,有“天鸡”司晨,骏马驰骋。“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山似其名,维妙维肖。
其余诸峰形态各异,莲花峰状若含苞待放的莲花而让人啧啧称奇;大尖也称班竹山,海拔899.7米,巍然耸立;拨云墩与拨云尖峰峦起伏,南北守望,爱恨情长。
万马竞渡 天姥龙潭
万马渡位于天姥、天台两山夹峙之谷。极目远眺,山颠云雾弥漫,数以万计的“鹅卵巨石”成群结队,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在云雾升腾间,此起彼伏,奔泻而下,蜿蜒二三公里。
朦胧中恍如古战场上千军呐喊,万马奔腾,竞相争渡,气势恢弘,蔚为壮观。难怪古人诗云:“千军结集峡谷中,战鼓震天吼声隆,电闪雷鸣风雨急,万马奋蹄气势雄。”
收回目光,近处溪涧中尽是些圆溜溜的石头。金黄色、红棕色,清白色,不一而足;圆锥型、扁圆型、长条型,琳琅满目;百公斤、几千吨、上万吨,大小不一。岩石缝隙中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石群中流水时隐时现,叮咚作响。溪涧中石板铺成的小石桥横跨其间,一个姑娘,一把红伞,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石桥下方,一块天然斜立的平滑大石头,“万马渡”三字豁然其上,乃明万历年间福建莆田吴献辰所题。
攀上巨型鹅卵石,会发现大大小小许多口小、肚大、底平的冰臼,虽经岁月的侵蚀,但仍保持着“原汁原味”。地质学家韩同林考证,这里的冰石河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
峰回路转,翻过油竹坑,跋涉二三里,天姥龙潭才映入眼帘。龙潭两侧危崖耸立,森林茂密,银雾腾空,訇然鸣响;溪涧怪石嶙峋,瀑潭交替,溅玉飞雪,晶莹多芒;瀑布珠帘倒挂,形态各异,有虎哮瀑、龙吟瀑、含羞瀑、跨马瀑、五级瀑,气势磅礴;深潭波光潋滟,潭名妙趣横生,有哒粥潭、畚箕潭、米筛潭、元宝潭、四角潭、大龙潭,幽深莫测。
“哒粥潭”恰如其名,瀑布凌虚飞下,碧潭浪花四溅,水雾蒸腾,酷似沸粥喷冒热气;龙吟瀑高达30多米,宛如银河下泻,闪耀着万缕光辉。山涧顽石经千年飞瀑冲刷洗礼,千姿百态,宛如捣臼、面盆、烧棍、磨盘,散落其间;虎、豹、牛、羊,匍匐其中。
天姥龙潭险崖绝壁,翠嶂青峰,人迹罕至,到此揽胜要结伴而行,时机尤以骤雨初霁为妙,瀑布雄伟壮观,绮丽多姿,摄魂夺魄,难以忘怀。
刘门坞 惆怅溪 落马桥
古朴秀丽的刘门坞村位于刘门山麓,小村依山傍水,浓樟覆荫,泥墙老屋斑驳流离,古祠堂萧墙粉壁,恬静小街曲径通幽,路面卵石锃亮可鉴。村里重建刘阮小庙,刘阮塑像栩栩如生,两旁仙姑婀娜多姿,宛若仙境生活依然如故。
据东汉《搜神记》记载,相传剡人刘晨、阮肇上天姥山采药,林深草密,迷路乏食,摘桃充饥,溪边邂逅两绝色仙女,盛邀款待,结为伉俪。半年后,刘、阮思乡心切,不料至家,乡人不识,询问老者,竟是第七代子孙。刘、阮返回寻妻,复至桃源一带,结果无着,两人徘徊溪畔,惆怅不已。
“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天明月照苍苔”,“惆怅溪”一名由此而来。刘门山百米瀑布前挂,注入惆怅溪,溪水清澈甘洌,鱼虾游弋;溪中两方巨石兀立,恍若刘、阮二人痴痴凝望,盼望仙妻再现。溪旁迎仙阁已毁,村后采药径如故,西尖山上的爱巢“桃源洞”更让人浮想联翩。
“落马桥”位于距刘门山村五里左右的班竹村。鹅卵石铺就的桥面经数百年岁月磨砺,圆润光亮,紧紧地挨在一起,镶嵌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美丽图案;桥沿古藤披挂直下,翠绿的藤蔓织就了两道翡翠帘子随风飘荡;桥下小溪潺潺,金波跃动;桥两端古树参天,轻纱般的薄雾萦绕其间;桥上老农肩犁驱牛,吆喝着姗姗走来。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卷,诱惑着你前行。
石拱桥与唐代隐士司马承祯相关,据传唐时道士司马承祯隐居天台桐柏白云观,唐玄宗数诏出山,至班竹桥头触景生情而悔悟,后人据此称为司马悔桥,凡官员路过,均要落马下桥,以示敬仰和怀念,故又名落马桥。
天姥古驿道
“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又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古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直达关岭全程35公里,早先为谢灵运率众乡人披荆斩棘开拓所成,故又称“谢公道”。现在的104国道线新昌段选择与古驿道并驾齐驱,也许还有着当年谢公的功劳呢!
古驿道从崇山峻岭间辟径而来,崎岖险峻,风景幽美。“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谢灵运对此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这里名闻遐迩,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无数诗人竟“折腰”。
古驿道上曾有不少关卡和驿铺。横板桥通往冷水坑的古驿道上,当年的关卡名叫黑风关,建有关公庙,取名关爷殿,后演变为关下田,现仍有人居住。古驿道在赤土、班竹、会墅、冷水、关岭等地设有驿铺,保存完好的是关岭铺,现楼门上“关岭铺”三个大字依然清晰。
班竹铺坐落在大尖西麓,南有兢山、芭蕉山为屏,西临惆怅溪,茂林秀竹、巉岩碧水相映成趣,风景优美。卵石长街古韵悠然,公馆、驿站、客栈、大堂、监狱遗址依稀可辩,双连古井清澈见底,章家祠堂雕梁画栋。据载,旅行学家徐霞客曾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四月间由天台万年寺经会墅岭至班竹铺投宿。
古驿道上多桥,一路走来,著名的便有迎仙桥、落马桥、天姥桥、普济桥、皇渡桥等,它们均是石拱桥,处于逶迤的古驿道枢纽地段,衔接着古驿道一段段沧桑岁月。
古驿道上驰名的天姥寺,旧址上的苍松古柏依旧遒劲挺拔,见证着寺庙青灯黄衣、晨钟暮鼓曾经辉煌的历史。据当地村民介绍,天姥寺原先香火甚旺,曾有几百僧人常住。
古往今来,天姥古驿道留下了多少名人志士的千古绝唱,也留下了多少委婉动听、扑朔迷离的传说故事。古驿道上我们应该留下自己的足迹,否则真的是一件人生憾事,你说不是吗?!
天姥三宝:茶、兰、灵芝
蓊郁的天姥山浓荫蔽日,大自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植物宝库,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称道的就有天姥名茶、天姥兰和灵芝草。
《茶经》有云“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之,台州下”,茶圣陆羽为写《茶经》曾到天姥山,夜宿班竹铺。远古时代茶主要以解毒之用,后人们发现茶具有兴奋神经、解除疲劳、消食解腻、增加食欲、降暑止渴、调节体温等多方面功效。
因此,古代当地百姓常上山采茶、制茶,后在一些稍为平整的地方开荒种茶,茶成为人们重要的生计来源。成茶圆聚如珠,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被誉为“绿色珍珠”,风靡世界。
现当地驰名中外的名茶又有大佛龙井,人们采摘青叶,通过“抖、搭、拓、甩、捺、抓、磨、压、荡、扣、扎”等复杂手工艺炒制,名茶色、形、味俱佳。新昌是名茶之乡,名茶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首选。如今新昌茶农又相继研制出“大佛玉龙”、“十九峰芽”、“沃洲龙井”、“天姥仙”、“罗坑山”、“回山峰芽”等20余种名茶,畅销海内外。
只要您走进天姥山麓的每户农家,主人都会热情地为您沏上一杯名茶。叶片嫩黄翠绿,茶尖颗颗竖立,汤水清澈明亮,清香幽幽飘逸,抿口甘醇沁肺,余味隽永悠长。一杯清茶润津止渴,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渗透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仁爱以礼敬,俭默以通和”的东方智慧。
天姥山奇珍异品很多,山上的天姥兰是兰中之秀,人们追逐的佳品。天姥兰主要以春兰为主,在树木掩映之中,扎根于千年树叶沉积的沃土中,绿叶盈盈、清香怡人、花枝挻秀、株型典雅、圣洁高贵,花期芬芳四溢,漫山幽香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
天姥兰根据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不同变化,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名贵品种有宋梅、龙字、虎碟、熊猫碟、黑猫蕊碟、大富贵、天姥荷等。许多名品价值不菲,具有极高的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
新昌人民爱兰、养兰、赏兰、咏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今年绍兴市第二十三届暨新昌县第七届兰花博览会就在天姥山麓的儒岙镇召开。名品精品荟萃,专家平民云集,盛况空前。
天姥山茂密的森林里,到处都是宝,东一簇,西一堆,除了藏着繁星似的蘑菇,难得的是可以采到珍贵的灵芝草。灵芝喜生于植被密度大、光照短、表土肥沃、潮湿疏松的地方,多生长在栎树及其它阔叶树木桩旁。只要你细心一些,拨开树下的青草,一顶顶紫褐色圆圆的“小雨伞”就突兀在您眼前,宛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早已等候着您前来,让人欣喜不已。一场雨一片菇,灵芝没有蘑菇长得快,采摘时要将小的留下,一段时间过后,又会给您送来丰硕的成果。
《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许仙的性命,不畏生死,力尽千辛万苦盗得仙草,使许仙死而复生,服用的就是仙草——灵芝。我想当时如果白娘子知道天姥山有灵芝,完全可以不必到昆仑山去盗仙草了,热忱好客的天姥山人民会特地采来送给她。
灵芝自古就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当地开发利用灵芝也有着相当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在儒岙镇还设有专门生产灵芝胶囊的企业,许多花农还将其制作成盆景,成为人们居家享受的重要“宝贝”哩!
“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之声,故名。”天姥山是道家福地,是仙山,更是历史文化名山,处于“唐诗之路”的核心地带,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情讴歌。朋友,拙笔难以描绘其一二,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畅游一番,我陪你好好地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不虚此行。
(原发表网址:http://blog.zjol.com.cn/?uid-261907-action-viewspace-itemid-2021049 发表时间: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