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英剪一头短发,着一件干净整洁的紫红色工作服,一脸甜甜的笑,完全没有距离感的一位管理人员。见到记者,徐水英腼腆地说:“其实我没有什么可以采访的,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做事情,我也只是其中平平常常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个她自己口中“平平常常”的人,每天早上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早到单位,然后就开始到生产现场巡查,处理夜班期间碰到的新问题,根据染色工艺单抽查配方、称料、温度、气压和时间等,确保染色质量等。好不容易从车间出来,又开始处理客户的邮件,根据订单情况合理安排染单……在不长的采访期间,徐水英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车间请示生产问题的,一个是客户打来的,希望能够在织物手感上作调整的,徐水英都作了恰当的处理。挂下电话,徐水英笑笑说:“白天就是这样,时间由不得自己安排。”
徐水英对自己有个要求,那就是今天的事情今天一定要做完。作为梭织事业部副经理兼染色车间主任,除了处理车间现场、临时的事情,徐水英还要总结一下一天来的工作,要看看生产方面重点要关注什么,要处理白天还来不及处理的邮件……就因为“今日事今日毕”的自我约束,徐水英几乎每天晚上加班,顾不得吃晚饭,一直忙到八九点钟。回到家里,徐水英的爱人仍然在等她吃饭,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她爱人免不了心疼地唠叨:“你饭都顾不上吃,那上什么班啊。”但一天天,他仍然在饭桌前守候着妻子的归来。说起家人,徐水英的眼里闪过一丝歉疚和感动,不过,她说,自己既然已经在做这项工作,就要把它做好。
徐水英的踏实、认真领导看在眼里,也因为她的踏实认真,公司也把一副副重担交到了她手中。1990年,徐水英从浙江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在车间各道工序实习后,她成了公司的第一个原料测试员;10多年后,她担任了色织跟单,负责订单用量的预算、工序的安排等;2008年,担任梭织事业部副经理;2011年,兼任染色车间主任……这一路过来,每一次岗位变动,都是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徐水英都要从头学起,对每道工序、工艺都进行亲身实践和认真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工艺及操作流程。
纱线染色是公司色织产品生产中最为关键的工序,由于管理问题,产品质量一度徘徊不前。徐水英担任染色车间主任后,带领员工把提高产品质量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方法上重预防、勤控制,平时留心每一设备的状态,积累每一设备的工作记录。经过半年的努力,徐水英对全车间哪一设备状态如何,适应什么品种都烂熟于心。在质量控制上,制定了“预防、控制、把关、追踪、处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率先在全车间各岗位推行同岗位竞争,打破吃“大锅饭”弊端,奖优罚劣,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在全体员工中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纱线染色车间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染色车间也成了全公司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的车间,徐水英也成了受员工拥戴的优秀管理干部,并多次获得公司“敬业贡献奖”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