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刚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的周佳超进入新和成,成为了一名机械维修工。从天之骄子到车间普工,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年轻的他感到失落,而是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脚踏实地地完成了一项项工作任务。1996年,公司开始建设第一个制剂车间,由于工作态度勤恳,对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周佳超被委以重任,全面负责车间筹备工作。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前辈加以指点,周佳超凭着一股韧劲儿,刻苦攻读专业书籍,认真钻研相关资料,半年时间里,他扑在车间里反复模拟试车,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最后,他终于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探索出了最优的生产工艺,制剂车间当年就取得了一次性投料生产成功,为公司进军饲料生产市场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在担任维生素分厂厂长时,周佳超又不负众望,在2%维生素的调试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原有工艺成品易吸潮结块的问题,使日产量从原来的1.5万吨提高到现在的2.5万吨,为公司维生素类产品每年销售多创造上亿元利润。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周佳超也作了积极努力,在他的带领下,维生素类产品质量实现了与世界标杆企业没有差异并处于同行前列水平,产品外观则优于他们,制造成本低于同行业标准,为新和成维生素类产品立足市场写下了重要一笔。
全面负责梅渚基地日常工作后,周佳超更是拿出了拼劲,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方面按照总部要求和国际标准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先后通过了多项体系认证;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前往同类企业观摩学习,不断激励员工钻研、创新,实行了一套严密而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周佳超本人也从未放弃过学习,每周繁忙的工作外,他还要通过公司内部的培训平台学习为企业高管量身定制的各项课程,学成后还要通过相关考试。按要求,他每年须修满20门课程,积满40个学分才算“过关”。公司和高校签有相关协议,每隔几周,就会有大学教授前来企业进行专业指导,每到此时,周佳超总是积极就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向教授们请教,一点一滴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
至今,周佳超带领的科研团队已取得多项成果,获得授权《连续化纳米分散维生素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等专利5项,以主要作者身份在《食品科技》中发表《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定性分析》、《虾青素几何异构体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性能研究》等专业论文多篇,为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与江南大学、华宝食品公司联合开发的食品功能性添加物的纳米包埋技术在2009-2010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获得一等奖。
周佳超认为,要想不断取得进步,除了要坚持学习,更要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在对公司新进大学生进行培训时,他就经常结合自身成长历程,勉励新员工们积极调整心态,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同时要做好品德塑造和能力提高,勤奋学习各种理论和实践技能。也许,这正是他成功的经验之谈。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常说:“周总在日常工作中给我们许多指导,让我们获益良多。”
如今,在周佳超的努力下,新维普公司的销售额在五年内增长了15倍,纳税增长了250倍,成为国内最大的脂溶性维生素生产企业,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维生素类添加剂生产企业,全厂70%的产品出口海外,周佳超和企业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