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我们的“文化节”
新昌新闻网记者 张佳妮 黄婉晶 报道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县许多社区在端午到来之际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把端午佳节过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端午是凭吊爱国诗人屈原的时节,也是美食的时节。东溪社区和湖莲潭社区的阿姨们通过美味的粽子将端午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瞧,三两成群的社区居民们有说有笑地围坐在一起,将晶亮的糯米小心翼翼地包裹进新鲜的粽叶里,之后用绳紧紧地绑住粽子锥形的一角,接着再绕过一角,绑另外一面,这样反复交叉着绑上两三个圈,粽子就结结实实地包好了。粽子的花样还真多,有尖角粽、牛头棕、横包粽……今年68岁的东溪社区居民陈月娥说,小时候她总爱粘在妈妈身边学包粽子,觉得很好玩。但如今,她的身份不同了,每年一到端午节,她都要张罗着给家人包上好几串的粽子,包粽子的意义明显有了不同。
6月21日一大早,市中社区的领导就将艾叶、菖蒲、咸鸭蛋等端午礼品送到了孤寡老人和低保户的手中。社区书记黄金燕介绍,艾草菖蒲不仅清香四溢,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祛暑降燥的作用。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老人和低保户们也感受一下过节的热闹气氛。除了艾草菖蒲是端午过节的保留节目外,涂抹雄黄酒在端午当天也很流行。梅湖社区的王阿姨将少量雄黄粉倒入一个小碗里,然后加了点白酒,用手指搅溶后乐呵呵地在孙子额头上写了个“王”字,只见这个小胖孩立马神气了起来,扭动着胖乎乎地屁股一蹦一跳地就朝他的小伙伴“显摆”去了,引得附近居民哈哈大笑。
新昌有项特殊的端午民俗,吃汤包,也就是馄饨。6月21日,临城社区的热心居民们就聚在一起裹汤包,庆佳节。只见几位阿姨、大姐拈起一张张面皮,抹上肉馅,几下功夫就包出一只汤包,没过多久,百余只汤包已整齐地排列在桌面上。该社区的何翠琴阿姨说,她每年端午都会亲手裹汤包给家人吃,还会给小孙子、小孙女在手腕上缠五彩丝线。
七星社区的阿姨们、奶奶们则聚在一起缝香袋,飞针走线间,一片片普通的碎布头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香袋,里面填入了在中药店配置的香粉,据说里面有白芷、艾叶、辛夷等多味中药,有醒脑、驱虫的效果。与此同时,小朋友们完成了彩蛋绘制之后,又聚在一起参加端午知识竞赛,你来我往、你追我赶,在欢笑中学到了不少端午节的文化习俗。
端午:我们的“邻里节”
新昌新闻网记者 梁凌凌 报道 6月20日,凤山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制作香袋喜迎端午。早上八点,离活动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四十多位社区居民就陆续赶来社区活动室参加活动了。70岁的尉丽菲阿姨一到活动现场,就娴熟地拿起提前裁制好的彩布、针线、香料等材料,麻利地缝起香袋来:先锁边儿、再缝线,接着往里面塞棉花、放香粉,最后缝制外缘、加装饰……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香袋就做好了。尉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她也来参加过社区里的端午做香袋活动,认为趁着节日,平日碰不到的邻里能聚在一起过节,还能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香袋送给社区里的孩子、低保户和老党员,很有意思。所以今年端午,一听说有活动,她就赶来了。
而在鼓山社区,居民则选择了集体包饺子的形式来庆祝端午。早上八点半,100户社区居民准时相聚在城西大院,并即刻三五结伴,乐呵呵地包起饺子来。81岁的邱孟君老人今年第一次参加社区里的活动。她高兴地说:“今天的活动真热闹。通过活动,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呢。”在活动中,为更好地促进邻里和睦,社区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倡导邻里和谐的志愿签名活动。鼓山社区负责人张纪东动情地说:“如今的住宅小区里,邻里间互不相识、不相往来的情况比较突出。借着传统节日,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大家能走出家门,慢慢建立起沟通和联系,让我们社区变得更加和谐。”
南岩社区是个新成立的社区,辖区内住户相对较少。不过,在6月21日举行的端午节活动,场面却是热闹异常,端午节俨然成了大家互相认识、沟通的“邻里节”。记者看到,社区居民们来了以后就自觉分工,加入到了做香袋和包饺子的队伍之中。家住丰岛小区的梁炳秋师傅还特意带来了摄像机,全程记录活动的情况。在拍摄间隙,他向记者夸起了社区:“社区这个活动办得真好。要不是有活动这个载体,我们就算是住在同一个单元,也没机会认识。更别说聚在一起笑笑、乐乐了。希望社区里多举行类似的活动,这样就能增进邻里间的感情啦。”
端午:我们的“健康节”
钟楼社区快乐运动强体魄
新昌新闻网记者 郭志贵 报道“端午节举办居民运动会,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张妃萍对记者说,“我负责的比赛项目是跳绳,参加的人很多。”
6月19日,钟楼社区第三届居民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社区的10个代表队200余人参加了各个项目的比赛,不仅丰富了社区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青年人前来互动。端午节成为广大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体育盛会。
拔河、跳绳、掷飞镖等……当天上午,钟楼社区成了欢乐的海洋,赛场上,看热闹的群众都纷纷成为“啦啦队”队员。“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拔河现场,加油声此起彼伏,邻里之间的友爱合作顿时扭成了一股绳。
七旬老人潘瑞娟在投圈活动中5投2中,她高兴地说,人老眼也花了,参加这次活动后,觉得眼睛好使多了。和大家一起玩,心里很舒畅。
小王是位30出头的年轻人,参加的项目是跳绳,他高超的跳绳技艺引得人们阵阵喝彩。跳完后,他气喘吁吁地说:“连续跳几次感觉有点累,看样子平时锻炼身体很有必要。”
小吴刚考完中考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投篮比赛。她母亲说,孩子一般都在家看电视,今天能出来锻炼,又认识了不少小朋友,真是太好了。
不少居民参加比赛后意犹未尽,有的说:“在端午节举行这样的运动会真有意义,下次我还要报名参加。”
“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钟楼社区党支部书记何伯英对记者说,“为了倡导全民健康,特地在这个传统节日举办运动会,就是为了让居民走出家门,分享运动带来的快乐。”
茶亭社区义诊建档一家亲
新昌新闻网记者郭志贵报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健康知识。”王大妈说,“从退休后她身体一直不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小毛病随之而来,腿脚不如以前灵活,由于不大愿意上医院看病,一些小病小痛,就胡乱吃个药就算了。”王大妈认为,这次宣传让她增长了不少健康知识,就像医生说的,小病小痛要早看早防早治。
6月21日上午,新康医院的10多名医务人员来到茶亭社区,为居民测量血压、检查身体,开展预防康复等方面的健康咨询服务。许多居民排着长队接受各项检查。医生为每位检查的人填写健康体检表和接诊记录卡。
“现在通过检查放心多了。”潘大伯对医生说,“以前年轻时检查出有高血压,退休后一直在家吃药调理,说明效果还是有的。”
“这次义诊不但把健康知识普及给居民,还为前来体检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吴医生告诉记者,“对特殊病种我们还将进行随访,告知应注意的问题等。”
检查完的群众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每个人还都拿到了社区送的香袋和文明小册子。张阿姨翻了翻小册子高兴地说:“这本手册图文并茂,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几天孙子放假归来,正好可以当端午礼物送给他。”
“端午节是一个倡导健康的传统节日。”社区负责人陈美飞说,“在这个节日里进行健康咨询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懂得自我调养,促进身心健康。”
端午:我们的“爱心节”
社区将关爱送进居民家
新昌新闻网记者 王娟敏 报道 6月20日,家住临江社区大桥东路的袁金凤大妈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临江社区负责人吕法苗和工作人员笑哈哈地为她送来了汤包、艾叶和香袋,老人感动地说:“感谢社区想到我们,社区的关心让我们倍感温暖,让我们切实体会到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孤老不孤。”随行的居民小组长、英鸿氟塑制品厂厂长刘方国也送上了300元钱,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袁金凤大妈今年80岁,丈夫是复退军人,已经去世。临江社区牵挂着老年人和困难居民,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居民小组长一起包汤包、做香袋,为这些老人送上关爱。
6月21日,城南社区一派热闹景象,一大早,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们高高兴兴地包起了汤包、做起了香袋。在做香袋现场,几十名妇女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家你帮我剪布,我帮你扎线,气氛温馨融洽。陈培玲、刘金菲等人拿出了手工绝活,剪布、装香粉、缝绣、串线,忙得不亦乐乎。陈培玲说:“端午节到了,我要亲手做许多漂亮的香袋,送给社区的老人,给他们带去快乐!”小小的香袋,饱含着大家大大的爱心和深深的祝福。这些包进了大家浓浓深情的端午节礼物很快传递到了社区老人的手上。社区负责人梁秋莲等人顾不上吃中饭,就将刚做好的汤包、香袋等送上了门。状元新村的胡百孚和石平夫妇都已80多岁高龄,21日正在吃中饭时,收到了社区送上的端午节礼物。胡百孚老人说:“我们年纪大了,自己做不来汤包和粽子了,但社区想着我们,一样可以热闹过节,真是贴心啊!”对于低保户,社区则根据其实际需要,为他们送上米、油等生活用品。
市中社区82岁的瘫痪老人梁雪琴一大早就要女儿推她来到市中社区办公室,她坐在轮椅上,一直笑哈哈地看着居民们做香袋。她说,在社区大家庭里,感受一下这份热闹,体会一下浓浓的爱心,感觉真好。市中社区负责人黄金燕等人将粽子、香袋、艾叶、菖蒲等送到了她手上,她更加乐了,说要中午就煮粽子吃,并将艾叶插在门口,希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市中社区重度残疾人孙保萍也收到了社区的端午节礼物,她觉得心里很安慰,很温暖,她感激地说:“党和政府非常关注我们弱势群体的生活,想得很周到,我们时时能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是的,社区带给老人和困难家庭的,不只是一个个爱心粽子和端午节的问候,同时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浓浓关爱。“粽香飘万里,社区一家亲”,端午之时,爱的温暖在社区里伴着艾叶香味,清香四溢。
义工与老人共度端午
新昌新闻网记者 胡秋萍 报道 端午节上午,天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但这并没有阻挡华夏爱心义工们走进沙溪福利院的脚步。
上午9:30左右,沙溪福利院开始热闹起来。几辆车子陆续到达,车上下来的人就开始自觉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煮粽子、剁肉馅、包馄饨、洗头、理发、洗衣服、量血压、打扫卫生……
在福利院东头,义工大胖早就开始忙起来。他是理发师,福利院里近20名老人,大多数都需要理发了。他那边在理发,另一名义工在帮他给老人们洗头,一名10多岁的小朋友帮着倒水。几位老人悠闲地等在旁边的椅子上,一边乐呵呵地聊着天。
“你的血压偏高,除了吃降压药外,吃些凉性的食物也不错的,比如金银花什么的。”“你的心率不是太好,血管有硬化迹象,可以去买些软化血管的药物。”“你血压比较高,酒要少喝了……”在楼梯口的走廊里,一名专做保健的义工的正在给老人量血压,还一边量,一边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提出饮食等方面的建议。
“哟,肉馅也自己剁啊,那多麻烦?”走进厨房,义工丁品光正在剁肉馅,两把菜刀上下飞舞,猪肉被剁得均匀细碎。“嗯,自己剁的味道好点啊。”抬头看了下记者,他又专心剁肉了。剁好肉,拌好馅,几个人就将阵地转移到餐厅,在桌上铺上干净的一次性桌布,开始包起馄饨来。
在不大的活动室里,射雕艺术团送上的一台演出正在进行,经典歌曲、调腔、越剧、黄梅戏、京剧一应俱全。艺术团的成员们既是演员,又是乐器伴奏,还是主持人,几个人轮番上阵,福利院的老人们看得开心,活动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有一位老人大小便失禁,房间里散发着难闻的味道,义工“金鸥”二话不说,揽下了这份最脏的活,把房间打扫好后,还拿来拖把把地面拖得干干净净。几名女义工还帮老人把许多积攒下来的脏衣服拿去洗了。老人虽然说不清楚话,但看到“华夏”,就呵呵地笑了,他记得她以前帮他做过好多事情。
记者也不忘用手中的相机给每位福利院的老人拍下一张照片,准备冲洗好后送去给他们。
午饭时间,餐厅里热闹起来,老人们纷纷带着自己的餐具过来吃饭,每人两个粽子,一碗汤包。义工们还不忘关照老人,如果肠胃不是很好,粽子就少吃点。陈老伯开心地吃着粽子,说:“这里我的胃口算好了,这些都能够吃完……我都不知道几年没有吃粽子了!”等老人们都在吃了,这才轮到义工们自己。
我们要返回了,老人们一直站在走廊边,目送着我们离开……
退休教师举办香包展
新昌新闻网记者 杨玉墀 摄影报道 “哇!好精致啊!”6月20日,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王祥霖、黄菊如夫妇将500只动物等造型的香包送到青年路小学展出,各式各样的香袋挂满操场上一棵巨大的雪松树,散发出浓浓的芬芳,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看。孩子们围着两位老人,问这问那,了解香袋和端午节的有关知识,由衷地对两位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