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钦寸水库工程第三批外迁宁波移民安置点(村)巡礼(1)
 
2013年04月07日 星期日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欢迎来做新宁波人”
钦寸水库工程第三批外迁宁波移民安置点(村)巡礼(1)
鄞州区横街镇水家村联排别墅区
移民考察奉化市莼湖镇谢家村安置点
慈溪市宗汉街道二塘新村
  鄞州区:把最好的安置点推出来

  新昌新闻网记者杨玉墀报道日前,记者跟随移民考察团来到鄞州区横街镇水家村,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水清、路平、房新,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 

  “我们这个村很好的,真的很好。”见到记者,村民水国民主动跟我们打起了招呼。他说,他们村个体经济很发达,在当地是有名的。说起村里获得的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鄞州区文明村等荣誉,他一脸自豪。 

  据水家村生产合作社社长水孝章介绍,该村地处鄞州区西部,全村现有60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铝制品加工为主,农业以蔺草、紫葡萄为主,农民人均收入达15200元。该村计划安置钦寸水库移民10人,移民安置地位于村西面的联排别墅区,移民安置落户后即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 

  鄞州区洞桥镇地处鄞西平原,既是农业特色镇,也是工业强镇。该镇孙王村、蕙江村经济都很发达,农民人均收入都超过17000元。这两个安置点分别计划安置移民20人。鄞州区南部横溪镇的两个移民安置点上任村、金娥村虽然离市区相对较远,但村居环境优美,经济实力也相当强。 

  鄞州区民政局副局长李乾华告诉记者,在第三批钦寸水库移民安置点中,鄞州区共有11个乡镇(街道)25个村。这些安置点交通便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并且充分考虑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安排生活用地时,他们尽量把一个村里最好的安置点推出来,同时考虑跟本村村民融合在一起,生产用地也大都安排在附近,让移民更加方便。

  奉化市:每天都在等着你们的到来

  新昌新闻网记者胡秋萍报道日前,奉化市移民办主任沈培龙等人等在西坞高速路口,迎接从新昌过去看安置点的钦寸水库移民们。 

  沈培龙告诉记者,当天要看14个安置点,分别在7个乡镇(街道),都是交通比较方便的,建房位置优越。在建房政策上也相对比较宽松,在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尽量考虑移民建房习惯,满足移民要求。奉化市安置钦寸水库第一批移民44人,现都已完成建房,只要完成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手续,即可入住。 

  在尚田镇金地寺村,距离活动中心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丽水青田滩坑水库移民的安置地,三层的楼房宽敞气派,视野开阔。钦寸水库移民的安置地就在这一排楼房的前面,彩旗标示出了大致的范围,地块上桃花正开得娇艳。 

  金地寺村51号的陈阿姨一家也是滩坑水库移民,她陪着几位参观的移民走进家门,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里好,比老家好多了。”他们夫妻俩农闲时就在村里的企业上班,惟一的苦恼是与当地村民语言不通。钦寸水库移民却不担心这个问题,说新昌、奉化靠得近,交流不成问题。 

  “土地大概人均一亩的样子。”“村里有企业8家,正筹建的2家,就业前景不错的……”金地寺村党支部书记董明飞身边围了许多移民,他热情地回答着移民的提问。他还乐呵呵地说:“我每天都在等着你们的到来。” 

  一路上,奉化市移民办的工作人员都在指挥着过往车辆,用喇叭提醒着移民们安全过马路;每个安置点都挂上了欢迎钦寸水库移民的横幅;许多个安置点除了竖有安置点情况介绍的牌子外,还专门安排人员现场介绍;天气有点冷,好几个安置点提供了热开水……

  余姚市:一起做最幸福的余姚人

  新昌新闻网记者张佳妮报道余姚市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日前,记者跟随钦寸水库库区移民户代表一起来到余姚市,和移民们一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村容村貌。 

  河姆渡镇小泾浦村是第三批外迁移民的其中一个安置点所在地,距镇政府约2.5公里。车行路上,满眼的郁郁葱葱不禁让人发出赞叹,红瓦红墙的两层小洋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院子里,有的村民正牵着孩子蹒跚学步,有的悠闲地聚在一起闲话家常,还有的正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打着扑克,下着象棋,宁静而安详…… 

  围着村子转了一圈,这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不锈钢厂、汽车配件厂等厂区内,几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家电卖场、超市,来往的人们络绎不绝;快餐店的老板和伙计们正说说笑笑准备着佳肴……记者发现,小泾浦村周围配套设施齐全,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商贸中心、卫生服务站等一应俱全,村民生产生活十分方便,此外,该村个私企业发达,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这为移民的工作就业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和小泾浦村一样,芦山寺村地理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姚江环村而过,阳光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村内还有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千年古刹芦山禅寺,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大量移民前来安家,杨小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一家是青田滩坑水库移民,八年前在芦山寺村开始了幸福生活。杨晓娟介绍说,她和丈夫平时在家做外贸生意,一年收入也有十多万元,孩子在附近的学校上学,生活和谐美满,和她一样的人家附近还有十多户。 

  据悉,余姚市此次共推出9个镇31个村作为安置点。余姚市移民办主任张朝辉告诉记者:“余姚市对移民安置地进行了很好地挑选,尽量挑选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安置点作为移民的住房安置地。我们很希望新昌的移民尽快来余姚安家落户,一起做最幸福的余姚人。”

  慈溪市:尽最大的努力让移民满意

  新昌新闻网记者张佳妮报道慈溪市因“母慈子孝”的传说而得名,不久之后,部分钦寸水库移民户将陆续落户慈溪市,那里环境如何,生产生活是否方便,前景又怎样?近日,记者跟随移民户代表一同前往慈溪市一探究竟。 

  胜山镇大湾村是第三批外迁移民的其中一个安置点所在地,在这个享有宁波市社区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的村庄内,记者看到,笔直宽敞的马路两旁栽满了柳树,旁边有一排健身器材,副食店、快餐店、小超市生意兴隆……离尘不离城,这是记者对大湾村最直观的印象。在掌起镇鹤凤村,两层半的小洋楼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吸引了不少移民驻足观赏。“这里的房子不知道要比老家好多少倍呢,就是怕搬过来之后冷清。”曹大伯对是否搬来宁波有些彷徨,一旁的儿子却摆摆手道:“搬来宁波之后,我们就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了,大家和睦相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得知在宗汉街道二塘新村已有移民户入住,记者便和移民干部驱车前往,不巧的是,当记者赶到时,户主张勇和妻子正在上班,没办法当面采访。记者看到,张勇的房子一共三层,红绿相间,煞是好看,屋檐上,两个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棕色的门板上贴着喜气的“福”字。在随后的电话采访中,张勇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年前搬入新房的,目前所有的生活重心已放在了慈溪,他现在正在家门口的一个工厂里当学徒,虽然辛苦,但对未来充满憧憬。 

  据悉,慈溪市此次共推出11个镇15个村安排安置点。“为了让移民满意,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慈溪市移民办主任沈东伦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专刊
   第06版:专刊
   第07版:财税之窗
   第08版:镜像
“欢迎来做新宁波人”
今日新昌关注03“欢迎来做新宁波人” 2013-04-07 2 2013年04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