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民生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廿多年没红过一次脸”
记羽林街道拔茅村好媳妇陈玲玉
  【编者按】结合县委宣传部牵头协调组织的“阳光文化进礼堂”活动,县新闻信息传播中心携手县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志愿者开展“镜头传递孝心”摄影公益活动,为全县16个行政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拍照,并赠送10寸照一幅。与此同时,寻找老人身边的好媳妇、好儿女、好邻居……在《今日新昌》开辟“镜头里的孝心故事”专栏,用镜头捕捉孝敬老人的温馨瞬间,用文字记录感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新昌新闻网记者胡秋萍摄影报道 “她对长辈真的好,平时照顾得好,公公生病时,更是洗呀汰呀,做好吃的,村里人个个说她好。”得知我们在“寻找”好儿女、好媳妇,羽林街道拔茅村妇女主任求翠凤就向记者推荐起他们村的陈玲玉。

  “她是我大媳妇,真的再好没有了。”得知记者的来意,今年78岁的吕水花就夸上了,“她到我们家二十多年了,正月初一我从来不用烧早饭,她总是会烧好端来的。”

  25岁那年,陈玲玉嫁给了吕水花的大儿子,成了他们家的一员。从那年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一,只要她和老伴起床了,陈玲玉就端着热腾腾的桂圆鸡蛋羹送来了。前几年,陈玲玉开饭店,除夕晚上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有一年正月初一,到了8点多,陈玲玉还没有端桂圆鸡蛋羹来。吕水花寻思,估计是睡太迟起不来了。正想着,远远地就听到陈玲玉在喊:“妈,今天太迟了。”不多会儿,陈玲玉就端着热腾腾的桂圆鸡蛋羹站在吕水花面前了。

  吕水花告诉记者,平时,家里有啥好吃的,陈玲玉就会给她送去;跟她一起出门,陈玲玉总是牵着她走路,时刻照顾着她;还经常给她买衣服、鞋子袜子等。她生病时,陈玲玉更是照顾周到。这几年,吕水花身体不大好,弯不下腰,陈玲玉就帮她洗衣服、洗脚、剪脚趾甲。吕水花还说,老伴去世前卧病在床,大小便都要人帮忙,自己又抱不动他,全是陈玲玉在照料,洗脏裤子等活都给做了。

  陈玲玉今年57岁,已经有一个4岁的孙子和一个几个月大的外孙女。“这几年,她最忙了,又带孙子,又带外孙女,但再忙再累,她心里总是记挂着你,这份心最难得。”吕水花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媳妇说,“到我们家这么多年了,她从来没有跟我红过脸。”

  “婆婆他们也很体谅我们做小辈的,我们之间没什么可以争的。”听着婆婆夸自己,正在给婆婆剪指甲的陈玲玉夸起婆婆来。陈玲玉告诉记者,婆婆吕水花会唱会跳,是他们村的文艺骨干和腰鼓队的带头人,以前还经常一起去周边演出。要不是这两年她脚痛,她们还一起跳舞,一起打腰鼓。

  记者注意到,在陈玲玉家的墙壁上,贴着静思语录,前三条分别是: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我当她是自己的妈一样的,而孝敬老人是子女的责任。”陈玲玉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视点
   第05版:人文
   第06版:美丽乡村
   第07版:法治之窗
   第08版:健康资讯
“廿多年没红过一次脸”
俞伯晁:为还钱包特意跑嵊州
小将:志愿服务情暖老人心
誓言冲刺一百天 力争决胜高职考
2012年2位同学考取重点大学
2013年7位同学考取重点大学
今日新昌民生03“廿多年没红过一次脸” 2014-03-04 2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