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英乡莒根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仅仅只有120多户人家、370多人口。经过三年的跟踪采访,亲历他们的清洁家园行动、生活污水治理、休闲旅游发展等一系列“大事”后,记者发现,这个村已经走出了一条通过生态治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路子,真正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融合起来,与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十分契合。
3月22日,星期六,记者乘便车到莒根村,看看他们垃圾分类半年来的成效到底如何。角角落落走了一半,发现村里已经十分清洁。傍晚,还巧遇了十多位在此住宿的上海游客。一位姓李的客人说:“生态这么好的地方只住一夜,实在浪费,这次行程排好了,没办法了,下次一定来多住几天。”去年10月4日记者遇到的另一位上海的李先生也同样评价这个村。看来,莒根村的生态工作已经得到了上海客人的认可。
污水纳纳管,路人错当山泉水
莒根村面朝巧英水库,远眺大竹海,风景宜人。2011年初,村里提出要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方面的专业人士认为房前屋后的阴沟有点臭,要治理。在专家的提点下,莒根村当年就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当年上半年,他们先为后岗岭自然村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上级财政补助10万元,村民筹资酬劳、村级经济出资、社会捐助共5万元,共同建设了100m3的厌氧处理池,将自然村里47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纳管了。通过处理,设计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村委主任徐孝江说刚建成时差点闹笑话了:“有位过路的人看到白花花的水从一个管子里流出来,以为是山泉水,想喝。要不是我在边上,他可能真喝了。”
去年12月,另一个自然村郎头山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建成运行了。这是环保部门牵头建设的,采用了更先进的工艺,通过厌氧、好氧、人工湿地三级处理,设计出水水质达一级B级排放标准,总投资55万元。郎头山自然村共80多户人家,卫生间出来的污水都已经纳管了,厨房间出来的污水却还有30多户没有纳管,安排在今年完成扫尾。记者在两个出水口用手接水看了看,闻了闻,水清澈,无异味,走在村中也没闻到异味。
据县农办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我县已经对167个村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但覆盖率达80%以上的只有9个村,其余的都要在三年内完成扩面或新建。
垃圾分分类,跻身十佳先进村
水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岸上。莒根村将生活污水治理和清洁家园行动结合起来做,去年9月15日,该村还率先在全县启动了垃圾分类,在年终成功跻身全县清洁家园工作十佳先进村。
莒根村的垃圾分类比城市里还要分得细,他们设置了3个桶,分别投放可回收卖钱的、能腐烂做肥的、只能拉去填埋的等三类垃圾,另外有建筑垃圾指定倾倒的地方,酒瓶指定存放的地方,还有电池等有害垃圾以旧换新的措施。
刚开始的时候,村两委干部天天站在垃圾桶前指导村民分类投放,过了大半个月,大部分村民慢慢习惯了新的垃圾处置和投放方式。
村支部书记金忠秀告诉记者,村里为垃圾分类投资了6万元的设备,县里奖了2万元,乡里配套4万元,刚好持平;另外村里还安排了2名保洁员,每人年薪1万元,这点支出村里觉得也值得,毕竟环境改善还是很明显的。
记者在位于郎头山自然村的太阳能垃圾处理房中看到,堆的垃圾不多;在两个自然村中间临时堆放要运去填埋的垃圾池里却发现了不少菜叶之类的有机物质。听到这一反馈后,金忠秀说:“这段时间能做堆肥的垃圾太少了,也就放松了些。等笋壳、西瓜皮等垃圾上来的时候,再好好管一下,争取多制作些堆肥。我们一定把垃圾分类坚持下去。”
据县创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县自2012年元旦启动清洁家园行动以来,通过媒体曝光、专题督查等形式,农村环境卫生已经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观。但如何进一步实现质的提升则需要继续创新载体。记者认为,莒根村实践的垃圾分类或许是一种不错的载体。
发展民宿居,很多村民心动了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考察、酝酿、建设,莒根村22张床位的“竹乡人家”民宿居在2012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了。随着治污和清洁家园行动的推进,美誉度的传播,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这里的乡村旅游一下子闹猛了起来。村委主任徐孝江说:“国庆期间的房间提前一个多星期就订满,自己家里都住满了,我都睡地板上了,还能怎么办啊,只好推掉,推了80多人。”
看着生意好起来了,村民发展民宿居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后岗岭自然村已经有8户村民到徐孝江处登记要求发展,共计42张床位;而在金忠秀的笔记本上则写了9户郎头山自然村村民的发展意向,共59个房间118张床位。
如今,村民丰岛集团董事长徐孝方捐资300万元建造的莒根村旅游集散中心已经落成,350多亩杨桐、櫁树已经步入收获季节,170多亩各色水果也将渐次挂果,村民依托“绿水青山”,去收获“金山银山”的前景日益明晰。
我县山水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有着优异的旅游资源禀赋。近年来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战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至2013年底,已有民宿居床位800多张。今年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出台了优厚的政策,强力助推民宿居发展,争取年内新增民宿居床位1500张以上,让更多的农民在水环境治理、清洁家园行动等生态创建的过程中共享生态成果,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采访手记
我从2011年4月初开始关注莒根村,三年来欣喜地看着他们一步步向前迈进,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剖析莒根村三年来的成功实践,我认为有三点经验尤为关键。
首先是莒根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他们紧跟整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坚持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他们把《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的文章摘要刷在墙上,更把这样的理念融入治村方略中,依照县委提出的“三城四化”战略,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农村治污等行动,千方百计发展乡村旅游业。由于与县里的导向实现了和谐共振,也就享受到了更多的扶持政策。
莒根村的发展,不得不提一位情系家乡的企业家。丰岛集团董事长徐孝方一直关心着家里的发展,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对家乡的反哺力度。从政府部门公布的奔小康工程帮扶结对情况看,他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帮扶莒根村141万元、99.78万元、300.6万元,总计541.38万元,去年底,他还出资300万元成立了一个基金,收益全部用于莒根村的公益事业。有了乡贤的帮扶,莒根这个经济薄弱村就有了发展的底气。
上级的政策是雨露均沾,机会均等;很多企业家都乐意反哺家乡,但就怕出钱不讨好。因此,关键还要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莒根村党支部书记金忠秀已是第五届连任,村委主任徐孝江则是第七届连任,他们一个自己在城里开了餐馆,一个做着苗木生意,都是大忙人,但时时想着村里的发展。他们说,既然当着,总是要做点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