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青年路小学校园科技巡礼
~~~青年路小学校园科技巡礼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娃”玩出大名堂
青年路小学校园科技巡礼
“鸡蛋撞地球”比赛
航模制作比赛
探月航天模型设计制作比赛
瓦棱纸桥梁模型比赛
智力七巧板比赛
小爱迪生科学院里的小院士
  舒义平/文 杨玉墀/摄

  “重64克,计时5秒,鸡蛋完好……”11月19日中午,青年路小学操场上一片喧哗,该校第十六届校园科技节重点比赛项目——“鸡蛋撞地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历时近一个月的本届科技节自10月31日开幕以来,全校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七巧科技、创意机器人等多项趣味科技活动。 

  搭建科技大舞台 

  “鸡蛋撞地球”无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项目之一。他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确保鸡蛋从4层楼上落地后不破碎。四(3)班学生李舒哲参加了该项比赛。他说:“通过参加这个竞赛项目,我学会了如何防震、减压和增大阻力等知识,这是很大的收获。”三(5)班学生张景榕则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了科普小论文《如何设计制作“安全太空返回舱”》,介绍自己在这个项目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原理。 

  据该校科技辅导员杨绿生介绍,本届科技节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让学生担任“主角”,参与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并在体验中成长。青年路小学的校园科技节年年举行,年年有主题,年年有亮点,如左肢运动会、橡筋动力飞机展示、场馆建筑模型设计、纸桥承重、废物时装秀等,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节的各项活动,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郁氛围,为孩子们搭建人人参与的活动大舞台,以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杨绿生说。 

  作为“全国青少年劳技教育发明创造实验学校”,青年路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已有十多年历史,走出了一条科技育人的特色之路。“我们开设‘创新教育’特色课程,成立模拟少科院——小爱迪生科学院,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这些活动带动了孩子们创新发明的热情。”说起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校长潘洪涛如数珍宝。他说,科技节是一个涌动“创造之泉”的节日,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玩出了不小的名堂,国际和全国级别的奖项就不下20个,省、市级的奖项更是可观。 

  1998年,青年路小学举办第一届科技节。此后的十六年,科技节年年推陈出新,从未间断,成为一个大型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变废为宝”时装设计展示,用烟盒、果皮、塑料袋、旧挂历等废弃物,制作出各式民族服装以及蚌壳形、刺猬形、玉米形等另类服装,充分展示孩子们丰富而奇特的创造力。奥运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展示,57个造型各异的建筑模型矗立在校园内,成了一道别致的景观。航模比赛,156名学生同时进行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现场制作放航比赛,场面壮观,精彩纷呈。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科技特色教育之花却在这块沃土中绽放不谢,经岁月的冲洗日显娇艳。 

  近年来,该校以校园科技节为教育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如“减少废物”的环境行动,“关爱小生命”的生物活动,“绘制幻想画、发明小作品”的科技活动……一个个活动,闪耀着孩子们翱翔在科技海洋的身影;《家乡野生绿鹭的生活习性考察》、《番茄和草莓的水培、沙培、基培的对比试验》、《“唐诗之路”研究价值的考察》、《万马渡木化石等古遗迹古文化的考察》……一篇篇观察日记、考察报告,饱含着青小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音乐鞋”、“针筒式钢笔”、“自动报警课桌”、“方便翻动车座”……一件件别出心裁的作品、一个个饱含创意的金点子,无不映射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新小蓓蕾 

  “他们最大的特点是爱‘玩’、好‘动手’。”潘洪涛这样评价孩子们。 

  杨元秀,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2004年,刚踏进青小校门的杨元秀成了小爱迪生科学院的一名小干事,从那时起,钳子、焊枪、锯刀成了他最喜欢的“玩具”,而他的所有发明创造都是靠这些“玩具”造出来的。二年级时,他有一次在公园玩耍,因没带雨伞被阵雨淋了个重感冒。这次经历让他产生了灵感,决心发明带有伸缩遮阳防雨篷的公共休闲椅。没有现成的材料,他四处寻找替代物,又是打焊枪,又是拧钢丝,在科技辅导员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成功。带着一把伸缩遮阳防雨篷的公共休闲椅模型,他先后获得汉城国际创新发明铜奖、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浙江省亿利达奖等荣誉,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颁奖会场,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接见。如今已升入大学的杨元秀,回忆起儿时少科院的经历深有感触:“小时候创造发明的经历让我相信,在生活之中,科技发明就是想办法动手解决小问题。” 

  《家庭油烟机带来新污染源的调查研究》是六(2)班学生李毕加、俞方怡等正在着手进行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油烟机内部集油杯里的废油如何处理,这是大人们没有去注意过的问题。他们对此展开调查,开展“废油污染水质试验”、“废油制作肥皂”、“废油污染土壤试验”,就像个科学家一样在搞研究。《新型“男耕女织”让古城换新颜——访小将镇南洲村实践活动报告》是四年级学生毛桉祺、丁王懿的合作成果。“我们实地走访上百亩花木基地,采访了几十户种植户,才得出准确的数据。”捧着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的奖状,两人满脸笑容,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和兴奋。 

  杨绿生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视角,他们身上真正发光的不是他们完成的精美作品,而在于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许多大人意识不到的问题,孩子们却注意到了,并且去研究了,这就是科学精神,这就是创新能力。“如今的生活离不开科技,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基础的科普常识。”家长王涵一说,“青年路小学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观摩科技成果、动脑思考、参与体验,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中国没有自己的乔布斯,基础教育创新泥土不肥是不争的事实。”潘洪涛认为,“中国要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必由之路。”青年路小学将“为创造而教”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举办科技节,开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活动,不仅仅是开展科普活动和完成科技作品,更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入手,在“玩”中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会创造,在“玩”中培养能力,在“玩”中造就人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综合
   第04版:4关注
   第05版:城乡建设
   第06版:今日卫生
   第07版:7专刊
   第08版:生活资讯
“科技娃”玩出大名堂
2014年慈善周捐款名单(第一批)
今日新昌4关注04“科技娃”玩出大名堂 2014-12-01 2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