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视点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我县首次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侧记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工艺美术大放异彩
我县首次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侧记
(杨玉墀摄)
  近日,由县文联主办、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承办、新昌佳艺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佳艺杯”新昌县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正在县图书馆一楼展厅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慕名前去观看。这是我县首次举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展示作品涵盖了根雕、砖雕、石雕、剪纸、刺绣、玉雕、木雕、竹编等工艺美术领域,全面展示了我县民间工艺各门类的艺术精品。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蒋水荣高度评价本次展览规模大、精品多,并与专家评委一起,从收到的近200件展品中评出了10个金奖、15个银奖和20个铜奖。 

  绮丽旖旎的山水风光与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造就了我县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近年来,我县在工艺美术领域频出佳绩,其中传统砖瓦制作技艺(砖雕)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坑石雕、梅渚剪纸、竹编、根雕为市级文化遗产。各类工艺美术领域人才辈出,目前有国家级会员1人、省级会员5人、市级会员1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工艺美术师2人,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2人。随着我县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工艺文化行业进一步加强,为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县民间工艺,今年6月,新昌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应运而生。 

  在观展过程中,记者被一件件风格各异、制作精良的民间工艺美术精品所震憾。怀着敬佩之情,记者走近这些民间艺人,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故事。

  砖雕艺术再现风采

  作为绍兴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昌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吕伯生此次带来了《山居图》《锦鸡牡丹》等多件作品。记者慕名走进吕伯生的砖瓦厂,看到工人们正在空地上排列瓦片,场面颇为壮观。细看发现,一些瓦片上雕刻着独特的纹饰。吕伯生告诉记者,这些叫做“滴水瓦”,上面的蝙蝠纹饰是他亲自设计的,除了蝙蝠,还有洋花等12种图案,都已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他说,下半年是销售旺季,砖瓦厂的生意十分红火。 

  上世纪90年代初,吕伯生将羽林街道央于村的几间砖瓦厂合并创办了自己的砖瓦厂,从小青瓦转向生产更美观的筒瓦。他在生产过程中了解到,早在几百年前,央于村就有老手艺人做砖雕,但后来因种种原因,这门手艺几近失传。源于对雕刻的喜爱,吕伯生决心重新研发砖雕,赋予古典砖雕新的生命力。于是,他成立了新昌县吕氏仿古建材有限公司,创办了吕氏古建筑砖瓦研究所,设立吕氏砖雕瓦塑民间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基地,潜心研创青砖筒瓦。他精心设计模具,让工人们进行批量制作,从而使砖雕艺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要选择沉淀至少上千年、粘性较好的泥,除去细石等杂质,再风化一年以上,才能成形雕刻。要注意阴干保养,进窑烧制,最后打磨,从雕刻到成品大约需要两个月时间。”吕伯生说,“做一件砖雕艺术品,比批量使用的模具设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大佛寺景区的砖雕影壁《十八罗汉拜观音》就耗时一年多才完成。”他在砖雕领域精益求精,作品曾获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民间美术周“民艺有约”精品展金奖,《寿比南山》《锦鸡牡丹》获浙江省民间美术联谊精品展特别成就奖。 

  工艺美术师吕伯生重拾老行当,传承发展了传统手艺,成为了我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坚持,令珍贵的砖雕艺术重现光彩。

  木雕艺术意蕴深厚

  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俞柏青是“写意木雕”的首创者。如同国画中的写意画,“写意木雕”不拘泥于工笔,将作者的思想情趣融入木雕中,形简而意丰。俞柏青说:“木雕不像其他工艺可以复制,每一次拿到木料时都要深思熟虑,保证木雕作品的唯一性与独特性。” 

  新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给俞柏青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根雕作品《月光》就来自他童年生活的记忆。在这件作品中,父亲闲适地拉着二胡,母亲则坐在一旁,双手托腮静静地听。在儿时,这样的画面就已深深映入俞柏青的脑海中。他巧用朽木的纹理,营造出月光如水般环绕的效果,淳朴的田园生活自然而又极富亲切感,将观者带入他的世界,产生共鸣。俞柏青的作品既有古朴恬静的乡土童趣,也有怀旧沧桑的岁月痕迹,并且大胆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雕刻艺术巧妙结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即使是一叶孤舟,也能给人带来洗尽铅华乘风来的辽阔意境。

  凭借独特的“意笔山水”雕刻风格,俞柏青先后创作了《童年记忆》《守候沧桑》《老家的后门》等系列作品,多件作品被中国木雕博物馆、上海滩大美术馆、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湘西印象》系列获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湘西晨曦》获浙江省民间工艺品展金奖。今年3月,在上海浦东民族民俗民间博览展成功举办了俞柏青写意木雕个人精品展,8月入选国际木雕艺术交流展。

  剪纸艺术紧跟潮流

  “趁着自己还年轻,我想把剪纸这项传统工艺继承好、发展好。”作为80后创业者,黄流芳坚定地说。梅渚剪纸始于明代,从经文上装饰的“佛花”到剪纸窗花,后演变成蕴意喜庆的艺术作品,设计愈加巧妙,工艺愈加精湛,黄流芳就在这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中成长。几年前,她凭借一幅《梅渚村黃家大祠堂———永思堂》在省里获了奖,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渐渐有了将剪纸艺术做成产业的念头。“以前用红纸跟蜡光纸创作剪纸作品,时间久了会褪色。现在用宣纸,虽然成本高,但能保持剪纸作品的原汁原味,便于收藏,能够让剪纸艺术一直流传下去。” 

  今年9月,黄流芳创立了新昌县梅渚剪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由“佛花”灵感设计出“平安花”系列,受到众多外地客商青睐,“青花瓷”、“十二生肖”等系列剪纸作品都十分畅销。黄流芳说,剪纸看上去简单易学,但对图案设计与精细制作要求很高。她在传统剪纸工艺上进行新尝试,费时一个月设计出套色剪纸作品,其中《鸿运当头》就是利用多种颜色的宣纸叠加,展现枫叶明暗效果,通过细致勾勒每一片枫叶,呈现出由远及近的视觉感受,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油画作品。黄流芳将传统吉祥意味与现代感官审美需求相结合,把十二生肖、福字、花卉禽鸟用具有现代元素的镜框、台历加以装裱,令传统艺术别有一番韵味。 

  黄流芳以公司为平台,将剪纸推向产业化,同时也不忘创作更多剪纸精品。农村的生活点滴早已融入她的作品,此次展览的《百姓生活》《茧囱台门》就是梅渚村的生动写照。目前正在创作的《梅渚村古建筑系列》,选用瓷青色纸料,全面展现了村落古建筑的风貌。钟情于家乡山水的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创作出更具代表性的“新昌江长卷”,打响“新昌剪纸”的品牌。

  从一砖、一木、一纸到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包含着工艺美术家们的心血。像他们一样为我县民间工艺美术做出不懈努力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我县从事民间工艺美术者与爱好者近2000人。许多艺术门类都已形成了产业,一部分已有较大规模。

  □新昌新闻网记者陈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视点
   第05版:人文
   第06版:专刊
   第07版:法治之窗
   第08版:专刊
民间工艺美术大放异彩
今日新昌视点04民间工艺美术大放异彩 2014-12-16 2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