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远信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研究院宽敞的研究室内,记者看到了由企业自主创新设计的热风拉幅定型机自清洗过滤装置。“装置通过回转式滤网,实现在线式、间隙式滤网自清洗,同时实现清洗水回收利用、粉尘集中处理,不但减少了排放量,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远信印染研究院院长丁伯军不时向记者展示并介绍着他们新近的创新成果。
在研究院另一间室内,一台历时两年半、耗资2000多万元研制成功的斜台式圆网印花机展现在眼前。据介绍,这些科技创新的“结晶”已经专家鉴定,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企业的科研人员创新热情高涨,员工的创新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丁伯军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这些创新已实现产业化,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他介绍说,在一次表面抛光组内部技术改造过程中,由于现用抛光机噪声过大,他们创新思路另想办法,大大降低了噪声,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研发不计成本,创新不打折扣。”丁伯军说,这些年来,远信培育并形成了特有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并使之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各个环节发扬光大。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远信人一直以创新开拓为己任,在企业内部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今年以来,该公司共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知识竞赛、 职工技能比武等5场次,参加焊接工艺、数码编程、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维护、产品标准制订等培训320多人次;在企业内标新立异地设立技术创新金点子信箱5只,收集金点子216条,其中已有18条金点子被采纳和推广应用。
为建立远信人自己的“客产学研用”创新模式,该公司以重点企业研究院为依托,与西门子、麦克森等客户,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东方时代、达利中国等用户建立起了长期、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该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联合研究的“定型机高效节能双风道热风循环控制技术”、“烘房热场分布及优化”等2个课题,为企业创新技术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今年,该公司已经成功摆脱淡旺季的桎梏,产量比去年增加2倍,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我们每年提取当年销售收入的6%用于技术开发,确保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丁伯军说,研究院人均工资不低于公司管理人员平均工资的1.5倍,还可以给发明者股权或期权奖励。此举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果转化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