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作了“要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指示。刘云山同志指出要“对老同志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推出更多利老、便老的具体措施,周到细致地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当前,老干部工作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创新突破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今年县委老干部局以深化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倾情关爱网、生活服务网、困难帮扶网“三张网”建设为方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当前我县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
1.年龄越来越大,“后双高期”情况突出。截止今年12月初,全县共有离休干部84人,其中,外地易地安置来新5人,新昌安置外地5人。当前,离休干部年龄普遍偏高,平均年龄86岁,年龄最大的95岁,年龄最小的80岁。离休干部正处在“后双高期”,即在高龄后期的背景下,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发病集中和叠加的特别时期。据统计,2015年离休干部全年住院35人次,其中2人长期住院,5人生活不能自理。此外,今年离休干部已经去世9人,参加体检的64名离休干部体检结果统计,各系统检出疾病41例次。
2.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居家养老的有77人,占91.6%,机构养老的5人,仅占5.9%,长期住院的离休干部2人,可见,居家养老是目前全县离休干部养老的基本模式。目前有18位,近1/5的离休干部雇保姆,由于保姆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培训,护理知识特别是急救方面知识缺乏,极易产生生活的危险性。同时,随着离休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家属照料服务等情况变化,这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3.参加活动的能力越来越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离休干部的身体健康问题每况愈下,参加集体活动和政治学习的次数、人数明显减少,离休干部在老年大学学习的仅1人,一些支部活动也难以正常开展。
二、深化“三张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县委老干部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应对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在新形势下,在深化“三张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着力解决。
一是服务管理对象决定了服务管理的困难,制约着“三张网”建设的纵深发展。离休干部现在处在高龄后期、高发病集中和叠加的特别时期,看不清、听不清、说不清,动手难、动脚难、动嘴难,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愈来愈多;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人际交往范围越来越狭窄,离休干部人数逐年减少。面对服务管理对象的身体状况,在集中组织离休干部参加各类活动上,老干部局越来越需要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相比生活照料和物质满足,离休干部在养老方面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慰藉,然而在离休干部居家养老为主、居住“分散”的情况下,为离休干部提供精神慰藉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精神慰藉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家庭亲情,不是政府的工作部门所能代替。
二是社会化参与的服务管理网络体系还未形成,制约着“三张网”建设的全面发展。对于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而言,基本是围绕老干部局的轴心转,还未真正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比如离休干部还未纳入全社会养老服务管理统筹体系大格局来通盘考虑,或者利用社会资源为离休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为老助老服务工作有待加强。
三是服务管理合力不够,制约着“三张网”建设的进程和力度。当前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靠老干部工作部门在推进和实施,由于老干部工作部门职能和精力有限,服务管理微观化突显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人员明显不足,工作力不从心,部分工作存在力度不够、难以有效推动的情况。在新形势下,形成与计卫、人社、财政、民政、教育等部门工作合力,通过志愿服务、政府购买等方式参与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将直接影响“三张网”建设的扎实、持久、深入的开展。
三、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三张网”建设的实践
1.以亲情之心编织“倾情关爱网”
重视联系服务,传递日常关爱。一是建立全面走访联系制度。采取“全覆盖式”的普访,一年开展两次全面上门走访离休干部活动,其中下半年集中普访,由局领导带队,分东西两片对全县84位离休干部全部上门慰问,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了解掌握离休干部生活动态信息第一手资料,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还对异地安置在河南、上海、杭州等地的离休干部上门进行走访慰问。二是建立“五情必访”联系制度。“五情必访”即要求在联系服务离休干部中,做到离休干部患病住院必访、来信必访、生日寿辰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去世必访。今年以来,共探望患病住院离休干部35人次;推行老干部信访跟踪服务回访制度,做好老干部的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并向老干部做好解释工作,今年为离休干部及其家属解决问题10余件;为84位离休干部上门祝寿;在春节、清明、三八、中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日期间,对抗战老兵、困难离休干部及遗孀、离休女干部、党员离休干部等重点群体进行走访慰问或组织开展集中慰问活动,今年来共开展重大节日慰问活动6次;今年协助原主管单位做好了9位离休干部离世后的善后事宜。三是建立爱心联系档案。收集汇总离休干部的信息资料,建立爱心联系档案, 制作《老干部工作爱心联系册》,将局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医院等涉老部门联系方式、离休干部信息和联系方式都印制在册,在走访中送到每位离休干部手中,方便离休干部彼此间的联系和局工作人员的联系。
重视思想引领,传递政治关爱。一是建立离休干部形势通报及学习会。在每年一次的离退休干部春节慰问大会上,听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组织召开每月25日的离休干部专题学习会,学习形势分析、政治理论和养生保健知识等。为让离休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性重大工作,分别邀请县委副书记、县长邵全卯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如浪作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县组织工作的情况通报。今年已为离休干部组织了10期集中理论学习。二是送学上门。每年为每位离休干部征订《浙江老年报》、《绍兴晚报》、《今日新昌》、《浙江日报》等报纸,为离休干部送上《2015年中老年生活实用口袋书》、《健康小锦囊》等学习资料。
2.用关爱之情构筑“生活服务网”
重视政策保障,传递生活关爱。一是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出台政策的落实工作。今年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用的实施办法》的文件通知要求,及时调整了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并于7月份老干部形势通报会上,为离休干部解读该文件政策精神。二是根据离休干部实际需求,争取调整提高相关待遇。今年一位享受副司局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提出关于提高医疗待遇的建议,老干部局上门回访了离休干部,根据绍兴市委老干部局绍市老干[2010]31号文件和绍市老干[2014]15号文件,向县政府提出调整离休干部住院床位费标准的建议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从今年11月1日起执行调整提高后的标准。
重视资源整合,传递医疗保健关爱。一是争取社会资源为离休干部提供上门服务。老干部局与惠耳听力(新昌)鼓山中路服务中心沟通合作,由惠耳听力免费上门为离休干部测试听力,提供听力方面的相关咨询信息,免费为两位离休干部量身定做了两台价值5000多元的助听器,解决了他们的听力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建立全县离休干部个人健康体检档案。每年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县离休干部的健康体检,为每位离休干部建立一份个人健康体检档案。同时争取每年邀请医院专家医生为离休干部开展一次保健知识讲座。三是完善离休干部医疗协调机制。主动加强联系协调人社、卫生、财政等部门,方便离休干部的医疗及报销问题,有离休干部入院治疗,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去探望慰问住院离休干部,并及时为他们解决住院、报销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
3.以夯实之举扎牢“困难帮扶网”
重视困难帮扶,传递特殊关爱。建立困难帮扶专项资金,缓解老干部困难。一直以来,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离休干部,都力所能及给予帮扶。2009年起,为规范帮扶资金的使用,专门制定了新老干[2009] 4号《关于印发 <新昌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补助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并始终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用足用好困难帮扶资金。今年下半年,通过全面走访了解和原单位调查摸底,对16位离休干部发放了专项资金。同时,为无固定收入的离休干部遗属及倒闭企业离休干部召开座谈会并发放慰问金。虽然帮扶金额有限,但代表着党委政府对离休干部的关心关爱。
(作者单位:县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