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现象”“新昌经验”是“新昌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昌精神”是“新昌现象”“新昌经验”的理论升华,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唱响了新昌20年的发展与辉煌。
第一个提出“新昌现象”是新华社驻浙江高级记者刘公武,至今已有23年的时间了。1993年11月17日,新华社内参第2945、2946期连续刊载新华社记者刘公武的题为《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种做法——新昌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承包经营调查》的文章,12月2日,内参上又发表刘公武《令人瞩目的“新昌现象”》的文章,继续介绍新昌县国有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调查报告。此后20多年,“新昌现象”一直是新昌头上一道亮丽的光环与一张令人瞩目的金名片。
1995年10月6日至13日,全国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新昌举行,探讨与推广“新昌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几年中,如2015年12月,浙江省政府对逆境中创新发展创造奇迹的“新昌现象”作了特别推荐,同月,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就“新昌现象”作了大幅深度报道。2015年12月9日,国家科技部在新昌召开“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昌经验”。媒体把“新昌现象”概括成四句话:“自然禀赋一般但经济增速高,产业总量不大但质量效益好,科技人才基础薄弱但创新活力迸发,区位条件不优但生态宜居优势日益显现”。“新昌现象”如涌动的活水,20多年来流淌在新昌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新昌现象”“新昌经验”“新昌精神”已让全国刮目相看,也激励着新昌广大人民更多的欣喜、振奋与努力。
“新昌现象”历久弥新,关键在改革
三花是全球制冷控制部件行业的领头羊,是新昌一家大型制造企业。1984年8月,张道才任厂长,他领导三花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改革的力度大、作用大,确保了三花发展在顺境中高歌猛进,在逆境时浴火重生。
——改革企业运营机制,实施二轮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三花抓住当时政府倡导对企业进行运营机制改革的机遇,成功地实施了二轮(1985-1989、1990-1994)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第一轮五年承包,产值是承包指标的2倍多,利润是1.6倍,固定资产增加了15倍;通过第二轮五年承包,产值是1989年的7.8倍、利润是5.6倍、上缴国家税金增长3.8倍。这二轮厂长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三花第二个10年“提高期”(1994-2004)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5年10月7日,全国经济界学者、教授罗长青、于光远等百余专家学者利用到新昌开研讨会之际,特赴三花调研企业改革情况,获得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和好评。同年10月9日,三花被列为绍兴市唯一一家参加全国100家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之一。
——股份合作制改革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1993年3月2日,县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开展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三花的前身浙江新昌制冷配件总厂被列为试点企业之一。通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后,1993年8月22日冷配总厂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并通过了《股份合作制章程》,这次改革冷配总厂将全部股份量化到全厂846名职工。股份合作制明晰了产权关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1993年,张道才当选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冷配总厂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企业,中国亚太乡镇产权明晰国际研讨会代表来厂参观座谈。
——三花股份(002050)上市促进企业做大做强。2005年6月7日,三花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标志着三花由有限责任公司向更高更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转变,由单一产品经营向实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转变。三花股份上市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衡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三花股份上市后,市值从9.5亿元上升到现在的180亿元,增长了18倍;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向市场先后3次融资,融资资金合计达到16.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做大做强。
好体制与好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新活力,三花的改革之路诠释了二十年来历久弥新的“新昌现象”。
“新昌现象”异彩绽放,核心在创新
2016年7月23日,“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三花张亚波总裁以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此前,人民大会堂使用了20年由国外著名品牌企业安装的中央空调刚刚被国内品牌企业全部切换,这其中正是三花为该中央空调系统提供了更为先进节能和智能化控制的重要部件与系统,起到精准调节冷媒的作用。在张亚波总裁发言后,央视著名主持人陈伟鸿点评说:“三花的创新不仅用语言来表达,更是用行动在展现,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创新者们所可以体会到的欣慰和幸福,也是让国人骄傲、让世界喜爱的中国制造的真正希望。”
三花持续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创新的核心与重点聚焦于企业的产品与技术上。近几年来,三花用自己的执着、专注和投入,在产品、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与控制部件系列产品:包括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板式换热器等产品群,三花走在全球行业先期开发的最前列。由于三花电子膨胀阀的技术创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能够比其他国际行业巨头的解决方案提升30%的能效,因此成功获得了美国某著名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认可和批量订单,并成为这家企业供应部件最多的优选供应商,锁定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未来成长的关键商机。2016年5月28日的央视《焦点访谈》,就专门报道了三花与美国这家著名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产品合作案例。
——自主创新全铝高效节能微通道换热器技术,可综合提高整机能效在30%以上。三花率先推动这一技术在建筑空调、运输冷冻和家电行业的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该技术及产品如果能得到普及应用,每年节约用电量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自主创新电子膨胀阀、变频控制器、传感器、家电热泵系统、洗碗机节能技术、领先型快速加热产品等新产品系列,具备卓越的节能减排或智能控制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和交通运输节能领域,三花稳居全球市场第一,或处于行业应用开发的最前沿。
——研发能力从“模仿创新”向“完全创新”升级,知识产权保护从“规避”向“原创”升级:三花至今共申请专利2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500多项,国外专利240多项;授权专利1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0多项,国外专利100多项,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从行业的模仿者、追赶者向行业的原创者、引领者升级,对主流客户从产品战略配套向研发战略合作升级。在热泵变频控制系统开发、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部件开发领域,三花已应国际知名客户要求,实现了部分产品的同步配套研发。
——从“欧美设计,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欧美和全球制造”升级。如三花在杭州完成车用换热器的设计,在美国三花实现批量生产和供货;在杭州完成咖啡机等微通道换热器和加热器的设计,由欧洲三花的奥地利、波兰工厂实现生产和全球供货。
2016年9月3日,三花作为全省十一家企业之一的代表,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B20·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张道才董事长在论坛发言中再次诠释了三花“专注领先、创新超越”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中国制造’的希望在于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升级,为‘中国制造’引领世界而全力奋斗!”他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共鸣。
“三花精神”与“新昌现象”为“新昌精神”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三花精神从大的范围说内涵比较丰富,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在为《三花发展史》撰写的《序言》中有两段概述性的话:
一段话写的是三花三十年稳健发展的六条基本经验:一是企业的决策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清晰、正确;二是企业的产业、产品定位要正确得当且做到专注经营;三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四是坚持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五是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员工;六是切实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
另一段话是要求三花新的经营班子继承与发扬三花老一辈领导人的光荣传统与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企业作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锐意进取、创新创业的精神风范。
正是这两段总结性的话,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三十年间三花在改革创新、稳健发展中形成的三花精神。三花精神彰显企业发展之精华,是三花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三花也是“新昌精神”的直接创造者与推动者。三花精神必将鼓舞三花人勇往直前,使花儿更红、基业更长、梦境更美。“新昌精神”也必将指引新昌人民励精图治、为建设新新昌绘制出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