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新昌卫计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健康指导
  谢乐坤,新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浙江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赴浙一内分泌科进修学习一年,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诊治。 

  问:什么是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答: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其内分泌改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引起的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有糖耐量减低,高血糖,糖尿和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三多一少)等症状。其得不到满意的治疗,易并发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以致威胁生命。

  问:哪些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糖尿病?

  答:1.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高脂、高糖的食品,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不爱吃蔬菜,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三餐变二餐等。2.缺少运动锻炼:开车多,步行少,久坐不动等。3.其他因素:比如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工作压力大等。

  问:哪些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答: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3.体重超重或肥胖;4.静息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7.高血压病患者;8.血脂异常者;9.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史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症者;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者。

  问: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答:由于糖尿病初期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尤其是2型糖尿病,半数以上的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往往是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才被发现,而慢性并发症一旦出现几乎没有逆转的可能。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及早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也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位致死因素。

  问:如何正确对待糖尿病?

  答:学习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好,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寿命。对待糖尿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既不要紧张,又不能麻痹”“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 防止“满不在乎”和“过分在乎”。

  问:糖尿病是否遗传?

  答:糖尿病是有遗传的。糖尿病病人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病人,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与1型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父母如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子女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早期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完全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问:糖尿病如何治疗?

  答: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大“法宝”:1.饮食控制: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准,做到“热量控制,结构调整”。2.运动疗法:要因人而宜,中等强度,持之以恒。3.药物治疗:要坚持服药,定期随访,不断调整,注意低血糖发生。4.血糖监测:检测血糖,使血糖真正得到良好控制。5.糖尿病教育:一位国际知名的糖尿病教育家最近指出,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问:糖尿病治疗需要有哪些达标?

  答:糖尿病病人切记:不达标等于不治疗!糖尿病必须控制到理想目标,具体要做到五达标: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血粘度达标以及体重达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专刊
   第05版:专刊
   第06版:新昌卫计
   第07版:中国电信
   第08版:健康资讯
我县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发展
市卫计委来新督查计生用品
全民健康讲堂活动受到欢迎
糖尿病健康指导
新康医院开展专项知识竞赛
预防手足口病,从爱上洗手开始
广告
今日新昌新昌卫计06糖尿病健康指导 2017-06-14 2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