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亚洲最犀利的作家,但她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她的作品《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思考的是生与死的大问题,其中既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同时还有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显得深邃、忧伤和美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所写的子女对父母的看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无烦恼,生活中缺少不了父母的体贴关怀。照理来说,我们应体谅父母,对父母充满尊敬,但文中作者的儿子华安却并非如此:“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个人认为,在离别时,在母亲希望你回头时,你却一声不响地走开,只留下一个凄凉的背影,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我们应穷尽自己所有,爱爸妈,因为我们是他们最亲最爱的孩子,身上集结了父母最美好的祝福。
作者对待父亲却很孝顺:“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对待母亲也是那样尽心尽力,每当母亲忘记女儿时,作者总会耐心地解释说明,帮助母亲恢复一点记忆。每个与母亲在一起的夜晚,作者都会像哄孩子那样先陪母亲睡下,然后才去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会慢慢变成别人眼里的背影。我们只有将背影留给儿女的权力,却不能将自己的背影留给父母,应该在行动上表示出你心中依然尊敬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对自己的恩惠与付出。
父母不可能陪我们走过一生一世。在人生之路上,父母就是我们的侦察兵,教我们学会与人为善、嫉恶如仇,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当他们给我们上完所有的人生之课时,也许就会离你而去。像作者的老父亲一般,留给女儿的只有火葬场前的最后一次目送。作为儿女,我们的职责就是尽自己所能,让这最后一次目送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人生漫漫长路,我们才迈出了一小步。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条路上的风景,只有自己欣赏才能会心一笑;这条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甜。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青年路小学三(3)班:梁克灏
指导老师:赵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