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今日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14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石匠期待手艺能传承光大
  记者 钱不弢

  “这个石宕三四年前被荒废了。”行走在这个纵深10多米、长近40米的空旷采石场里,一身白灰的石匠朱岩君,几乎要与这里碎石满地的环境融为一体。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镜岭镇西坑村石宕自然村村民,朱岩君在年轻时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该村的“衣钵”——石雕,从而在此后近40年里,与村里大部分男性村民一样,成为了一名“点石成金”的石匠。

  白灰里的“点石”手艺

  3月10日,在经过近1个小时的车程,而又步行穿过500多米的泥泞道路后,记者终于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在一处位于岩壁底下的简易工棚里找到正在忙碌的朱岩君。用黄土墙围住的一个一人高的小石宕作为仓库,外面简单地用毛竹、木头支起一大片塑料布,就成了朱岩君点石成“金”的主战场。

  “岩君!岩君!……有人来找你!”同来的村民在拉高嗓音叫了好几声以后才听到呼唤的朱岩君,从一片“白雾”和巨大地磨机响声中转过身来——压低了的工装帽檐、遮住了口鼻的棉布口罩使得他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外面,即便眯着眼睛,在他的眼睛周围和睫毛上,也沾上了一层细细的白灰。

  朱岩君正在制作的是一个捣臼,材质用的是产自本村的青石。虽然仅仅做出了雏形,但其上圆下方的典雅造型,依然让人意外这是由石匠手工制作出来的。

  “这个从技术上其实没啥难度,就是因为要雕琢,所以在时间上会比较费。”朱岩君表示,像这样一个直径大约在20cm的捣臼,从选料到设计到雕凿,再到最后的打磨,基本需要二到三天的时间,而其中最检验石匠能力的便是雕凿这一步。“你需要对石料质地非常熟悉,凿的时候要掌握好力度和准度,不然就是前功尽弃。”

  朱岩君表示,这些都是要靠石匠自己来总结经验,他在18岁当学徒开始,就跟着表兄学了足足3年,其中一次因没有把握好力度、并对石料质地不熟悉,而将一个接近完成的猪槽直接凿穿,心血耗费的同时,还报废了整块石料,这成了他日后职业中常常用于提醒自己的一个痛点。

  依旧怀念昔日的荣光

  成为一名石匠,对于朱岩君而言并没有什么异样。相反,在那个刚刚实行“包产到户”、尚没有那么多工厂可供上班的年代,他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帮人凿制猪槽、门槛、窗户,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入。“那个时候,一个猪槽可以卖20多元,一个门槛可以卖差不多100元。”朱岩君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石雕制品的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

  在与朱岩君的简易工棚仅一路之隔的一处小平房里,存放着狮子、捣臼、托盆等多种品类,数量多达10多件、做工精致的石雕作品。“这些是另一个石匠吴新富做的,平时我们作品做好后,都会放在这里的。”朱岩君指着一对齐膝高、足有200斤重的石狮子表示,一般这样的一对狮子市面售价在7000元左右,而另一对同样大小、但是直视前方的石狮子市面售价则在6000元左右,一个捣臼的现行售价在1000元左右。“虽然价格听起来不便宜,但也确实没有虚高。”朱岩君表示,现在市面上人工费一般一天就在350元至400元左右,再算上材料钱,也确实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有五六十个石匠,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活可以做。”朱岩君告诉记者,在当时,村里经常能接到批量制作石柱、护栏、地板之类的大单子,如沃洲湖真君殿内的蟠龙石柱、杭州四季青的仿古塔、奉化溪口蒋母墓道的墓碑石柱等。而他自己也是靠着这门手艺,撑起了一家老少的吃穿用度,并且成功地培养出了两个女儿。

  西坑石雕传承乏力

  在石宕自然村的通村公路两旁,有着四五十个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采石场,不同于早先热火朝天的景象,现在这里大部分采石场近乎荒废,留给外人的仅剩壮观、但又冷寂的一个又一个山洞。某种程度上,这也佐证着西坑石雕这一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的尴尬境地。

  “现在是后继无人啊!”在说起石雕当下境遇时,朱岩君反复强调这一原因。他表示,现在村里仍在做的石匠只有三四个,而这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近70岁,年龄最小的也有51岁了。目前,除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吴新富仍在坚持从事创作以外,其他的人都因岁数偏高、身体原因、子女成家等原因,不再专职从事石雕了,也难以继续付出精力教授徒弟。而石雕创作避不开雕雕凿凿时的粉尘,常给人落下又脏又累的印象,这与当下年轻人“高收入、求体面”的求职愿景相悖,更是从根本上加剧了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的“西坑石雕”无法吸引年轻人前来学习、继承。

  此外,当下建筑工艺发展及大众审美的更新,使得诸如柱子、栏杆、地板等西坑石雕的传统领域,不断地被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玻璃等建材挤占,也进一步加剧了西坑石雕的生存困境。“在外来石材进入以后,我们的生意确实差了不少。”朱岩君表示,目前村里的石匠们只是接一些雕花、墓碑之类的散活,其余时间则是在专研诸如狮子、托盆这样的工艺装饰品。同时,由于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西坑石雕的营销方式上仍然走的是熟人或是口口相传这样传统销售方式。

  对此,朱岩君看得十分明白,他不希望看到自己喜爱的手艺就此沉沦。在带着记者探访村中荒废的石宕时,他一直在讲述,希望有朝一日能将村里的石宕,作为一种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景色进行开发,在向外展示西坑石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时,更能让西坑石雕长远地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今日关注
   第05版:今日关注
   第06版:法治之窗
   第07版:文学副刊
   第08版:镜像新昌
老石匠期待手艺能传承光大
今日新昌今日关注04老石匠期待手艺能传承光大 2019-03-14 2 2019年03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