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天姥门户”的南明街道班竹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近年来,该村在南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正带领村民们依靠青山绿水,奔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班竹村位于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山麓,104国道旁,距离城区15公里,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古代天姥、天台、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班竹村座落在群山怀抱之中,狭长涧深,林森木秀,自然风光秀美;惆怅溪依村而过,沿溪粉墙黛瓦,山径通幽,一派田园风光。
之前,班竹村许多村民靠单一卖板栗、茶叶为生,人均年纯收入仅为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为10万元。近年来,班竹村在南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唐诗文化底蕴,通过努力打造“唐诗庭院”等措施,切实发展美丽经济,为该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7年,班竹村创造性地启动“人人参股、户户分红”项目,流转山林4000多亩,作为老百姓的资源股,村级基础设施折价入股,乡贤及农户自愿入股,共筹集3000万元成立乡旅公司,按照唐诗文化村整体规划,建设了5D玻璃栈道、高空玻璃滑道等项目(青云梯登山道、沿街文化商业圈、千亩水果采摘基地等项目都还在建设中),并创建成为全县首批省级3A级旅游村。今年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创收超过400万元(包括门票、餐饮、农产品销售及其他),村集体年均增收预计可达100万元。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引领下,班竹村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南明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班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来了大量的人流,直接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联湖村重点打造开发了“百亩荷塘”“鲁冰花基地”、桃源村建设了黄贡坑水果采摘基地等,使周边的老百姓都尝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据初步统计,南明街道目前有近3万人从事乡村旅游行业,间接产生经济收益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