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人文新昌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昌村名漫谈
  新昌地处浙东山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小将镇南洲村是新昌建村历史最早的村落,建村于东汉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随着外来姓氏不断迁入,与本地山越民族相融合,人口日繁,村落渐多。至今(2020年)全县有253个行政村。考其村名由来,多与所处自然环境、人文建筑、所居姓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有关。解放后产生的新村名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所指村名,不仅包括行政村村名、自然村村名,也包括正在使用或已自然消亡的地名。)

  一、村名与自然环境有关

  (一)村以地形名。村名多含山、湾、岭、岙、坞、坪等字眼,如:回山、遁山、三山、后岱山、芭蕉山、畚箕湾、长湾、镜岭、剡界岭、石狗岭、葫芦岙、元岙、旧坞、治国坞、茅坪、瓦窑坪等。四面山丘逶迤,多条涧坑流进,村处四周山水之中,故名回山。其地三面环山,有山岭通肇圃、竹潭、西坑,澄潭江自南向北流经,像一面镜子,两岸青山尽映水中,故名镜岭脚,后简称镜岭。后山岩石黑色如铁,山脉形似牛,故名铁牛(今属澄潭街道)。村基形如鲇鱼,四周多为水田,故名上水鲇(今属儒岙镇)。村有山形如黄牛拉车,故名黄牛拉车(今属七星街道)。因山顶地形似甏,得名甏顶山,后写成彭顶山(今属沃洲镇)。村边有山形似馒头,故名馒头山(今属七星街道)。(二)村以岩石名。村边有大岩石,中间裂开一道口子,故名开口岩(今属沙溪镇)。村边有块丈余方的绿石,表面石纹形如棋盘,故名石棋盘(今属小将镇)。村西北有三块巨石相叠,高五丈余,颇为奇观,得名叠石,后写成迭石(今属小将镇)。

  (三)村以植物名。村因二棵榧树连株得名榧联(今属沙溪镇)。其地古时多梅,聚落成片,故名梅渚。村居沃溪西岸,溪边长满茅草,犹如一片汪洋,故名茅洋。

  (四)村以水名。村名多含坑、溪、潭、塘等字眼,如:三坑、大坑、郎坑、屋沿坑、沙溪、中溪、潜溪、澄潭、潭角、枫家潭、芹塘、孟家塘等。村位于三条山坑水的汇合处,故名三坑。村因坐西坑溪、剡溪的汇合处,溪间沉积大量从上游冲下的沙子,故名沙溪。村位于溪流中游,故名中溪。澄潭江由南向北流至年坑折向西流经此地又转向北流,形成一个S形,转角处有一水潭,村坐潭边,故名潭角。因孟氏始居,村前有塘,故名孟家塘。

  (五)村以方位名。村名中含东、南、西、北、中、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词。如:东山、溪西、山南、北池、中喻、后溪、殿前、大岭脚、马坑等、坑边、坑里、山顶头、枫树下等。村因位山背鳌峰之西得名西山(今属沃洲镇)。村因坐落青坛江、黄坛江汇合处之东,故名溪东(今属沃洲镇)。村后有溪,故名后溪(今属七星街道)。有趣的是,相反的方位词在村名中往往成双成对出现:上蔡岙下蔡岙、上董村下董村、上求下求、上朱部下朱部、上礼泉下礼泉、上市场下市场,里小将外小将、里黄坑外黄坑、前坪后坪等。

  二、村名与人文建筑有关

  因其地有相关的寺、庙、屋、桥得名。

  (一)村以寺名。村边有兴善寺,建于西晋,为县内最早古刹,故名兴善寺(今属澄潭街道)。同类村名还有清凉寺、香林寺、九峰寺等。

  (二)村以庙名。宋有名将孟强,民立小将庙祀之,故名小将。传说古代有个大王的战马死后葬于此,立有马大王庙,故名马大王。

  (三)村以屋名。吕氏二十三世祖原居孙家坪,为逃避钱粮赋税,从孙家坪拆旧屋移建于此,故名旧屋(今属小将镇)。石姓、俞姓先后在此地新建宅第,故名新宅(今属沙溪镇)。

  (四)村以桥名。村前有坑,建有石板桥,故名石板桥(今属沃洲镇)。村口有两座木板横铺的木桥,故名横板桥(今属儒岙镇)。

  三、村名与姓氏有关

  村名一般以始居人的姓氏或多数居民的姓氏命名,往往结合地形地貌。如:胡卜、苏秦、梁家、宋家、丁村、董村、葛坞、里王、上竺,孙家田、丁家坞、吴家山、唐家坪、石溪、任胡岭等。有胡、卜两姓居此,故名胡卜。据传苏氏、秦氏居此最早,村由姓氏得名,因两姓宗族斗争,两败俱伤,人口遂绝,后施、吴两姓迁入,仍沿用苏秦村名。村民多姓丁,故名丁家坞。吴姓为主,始迁祖为叠石吴氏第十五世祖吴萍,故名吴家山。村南临溪,村民多姓石,故名石溪。儒岙原名徐岙,徐姓始居,村由姓氏得名,南宋末,昰、昺二王避难南逃,元兵追急,当地徐氏勤王,抗元兵于关岭,元兵灭徐氏,徐氏村民迁徙天姥山中,后潘氏入迁,天姥潘氏十八世祖潘哲,元末名儒,受业儒生颇多,故将其旧址徐岙改名儒岙。

  四、村名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有关

  长诏:古名丈诏。石弥之在南朝刘宋时任青州刺史,生有二子:灵宝、灵赐,后皆自丹阳迁居此地(属昼锦里),灵宝仕齐为朝奉郎,生有一女名石令嬴,被梁武帝收为宫女,生子梁元帝,贵为帝母,灵宝因此身为国丈,皇帝下诏封为武康侯,其地建有宣诏亭,村由此得名丈诏,后演变为长诏。今属羽林街道。

  拔茅:据万历《新昌县志》载:始名白卯,村后水库高蟠潭(现为水库),传为白龙母所栖,上有龙亭,天旱求雨必灵验。元泰定丁卯年,王伦授新昌县尹。将之任,舟次扬子江,梦一妪来谒之,曰新昌高蟠人,姓白,闻公远来,故相迎耳。觉而怪之,到任询之,果有高蟠潭。白卯村名由此得来,后演变成白茅、拔茅。今属羽林街道。

  一箩纱帽,传说从前有位戏子,因演技差被人戏言,说他只有一顶纱帽,演不出好戏。之后,这位戏子刻苦演练,颇有名气。人们为纪念他,称此地为一箩纱帽。今属七星街道五龙岙行政村。

  染里,原名年里。据传石氏太公从小将迁此看山,有一年正月初一挑柴到小将卖,人们问他为何正月初一来卖柴,他说:“我以为是年里。”村由此得名,后在建石家祠堂时改名染里(新昌方言中“年”“染”同音)。今属小将镇。

  大雷,原名大霞庄,为雪溪董氏九世祖董遂良之庄园。董公无后,信佛。宋祥符(1008-1016)初曾施钱百万装裱石城大佛,大霞庄田园千亩舍入石佛,在南岩寺筑塘护田,在大霞水口建造石桥,属一乡善士。为传颂他的义举,后人将大霞改名大赉,赉即赠予之意,故名,后写成大雷。今属小将镇。

  皇渡桥,村口有座石拱桥,相传宋高宗南渡曾经此地,受阻于水,忽有仙人以白布覆水而得渡。高宗回京后,下旨在此建桥,人称皇渡桥。解放后,改称横渡桥。2019年恢复原名皇渡桥。今属儒岙镇。

  刘门山,此地为入天姥之门户,相传为刘阮遇仙处。东汉明帝永平5年(62),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至此,迷路乏食,摘桃充饥。沿溪行,遇二女,相邀还家,殷情款待,结为伉俪。住半年,思归出山,至家无复旧居,已历七世。晋太元八年(383),刘、阮复去,寻仙无着,徘徊惆怅溪头,不知所终。民国《新昌县志》载:山有刘阮祠,山下居民多姓刘,村由姓氏得名。今属南明街道。

  上里,原名让里,北宋元祐间(1086-1093),山东青州朱珉任新昌县令,治新八载,成绩斐然。其子朱聪中进士后,官至大理评事,时入南宋,因不附对金和议,得罪秦桧,弃官奉父归隐天姥山下。当地村民念朱珉在新作县令时廉洁贤德,让出一里方圆的田园庐舍,给其安家立业。朱坚辞不受,双方推让数年,人们称该地为让里,后写成上里。今属儒岙镇。

  五、村名与谐音有关

  祥棠,原名上苏,村因苏氏始居得名,后根据地形改称上塘。民国十七年,该村秀才梁梢茂为图吉利,以谐音改名祥棠。今属儒岙镇。

  第头,原名地头,陈氏从奉化臼坑迁此,认为此地风水好,有诗曰:“周围山耸背,突兀地昂头。”遂取名地头,后改为第头,寓意状元及第。今属沃洲镇。

  上贝,村旁山形似象鼻,故名象鼻,后写成上贝。今属回山镇。

  产芝,传说古时村中有一大石,形状如猪,称石猪。后石猪被人凿去,俗名斩猪。因斩猪不雅,写成产芝。今属东茗乡。

  大市聚,名称出自清朝后期,现横街处有株大柿树和一座泗洲堂,当时贩卖鱼虾、山区土特产的人都在此地交易,遂成集市,故称大柿聚,因“柿”与“市”同音,演化成大市聚。今属沃洲镇。

  六、村名演变历程

  新昌大部分村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部分村名在解放之初产生,如南明街道三合行政村,村名出自1954年建低级社时,由前桃、蟠龙湾、野猪棚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羽林街道新富行政村,村名出自合作化时人们向往新生活,企盼富裕。

  文革期间新昌掀起更名潮,数百个村更名。红旗、红星、胜利、东风、光明、前进等村名遍地开花。1980年大部分废除,恢复旧名。少数村名至今续用,如:南泥湾、红庄、韩丰、新山、新龙、新建、大兴、晨光等。

  2004年行政村撤并,产生一批新的村名,如:严丹赤,由严家山、丹坑、赤岩3个行政村撤并建立,取各村首字组合得名。罗溪,由中家岙、大林下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二村南部有罗溪,源自罗坑山,流入巧英水库,村以溪得名。康庄,由曹波塘、绞车岭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村名寓二村合并共奔小康之意取名。天姥新村,由溪下、后将、足食堂、安山坪4个行政村撤并建立,村位天姥山南麓得名。

  2019年行政村进一步撤并,又有新的村名产生,如:六合,由马菊田行政村、竺家坑行政村撤并设立,相当于先前的马岩、菊池、吴家田、竺家坑、芥菜坑、姜坑6个村合并为一个村,故名六合(今属沙溪镇)。丰潭,由龟岩潭、丰瓦2个行政村撤并设立,取各村一字,组合得名(今属澄潭镇)。关岭,由治古坞、上八坞撤并设立,因其地有关岭得名(今属儒岙镇)。仙桂,由赤土、燕窠2村撤并设立,因其地清时属仙桂乡,村以乡名(今属南明街道)。泾源,由上三坑、唐家撤并而成,南北向的水流称“泾”,因村有南北向的溪流经过,靠近黄泽江的源头,故名泾源(今属小将镇)。村以水名。

  部分村庄因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目前已不复存在。村名已成为一种历史符号,留存在乡民的记忆里,如:五都、大佛寺、钦寸、胡卜、查林、竹岸等。

  七、村名重名现象

  在新昌,有部分村名与外省、外市、外县重名,如:

  上海,属小将镇。村坐沃溪水流上游东岸,村外有大水潭,山里人称海,故名上海。

  山东,属东茗乡。原名山中,村因坐落位置得名,后演变成山东。

  平顶山,属沃洲镇。村因坐平顶之山得名,与河南省平顶山市重名。

  平山,属小将镇。旧称有地三百亩,广十里许,四面皆岭,山顶为岗,故名平山。与河北省平山县重名。

  平湖,属南明街道。古作平壶,村因地处凹地,其形如壶,故名平壶,后写成平湖。与浙江省平湖市重名。

  八、新昌村名亮点

  新昌的村名多姿多彩,颇有亮点。

  这里有金山银山(村以金、银冠名):金山、金裕、金星、金家、金村、银星、银地山。

  这里动物繁盛(村名含动物名):燕窠、鸦鹊窠、龙山、凤凰、龟岩潭、马岩、牛团山、长蛇、鳌东、蟹坑、猢狼山、鸡峰山、猪塘山、吊狗岭、大鹏等、驴蹄湾、象鼻头、蜻蜓庵、海螺底、猛虎、雅鸟。

  这里植物丰茂(村以植物冠名):兰沿、枫树湾、白杨、刺蓬湾、梨木、枣园、杨梅山、樟花、梅坑、回竹山、茶园山、茭笋塘、桐树岙、桕树湾、荞麦湾、葛藤湾、杨柳屋、麻家田、柘前、乌株塘、榔树湾、芭蕉山。

  这里色彩斑斓(村以各种颜色冠名):青水坞、白龙潭、朱凤、丹坑、赤岩、黄潭、红联、紫湖山。

  这里诗情画意(村名富有诗意):桃源、水帘、百菊、晨光、芝田、雅里、梅林山、小泉溪、暖谷山、花树湾、云渡、岩泉、荷花塘。

  这里霸气十足(村名有霸气):马大王、上大王、下大王、上将、小将、龙皇堂、渡皇山、笑天龙、伏虎山、雷公山。

  这里集市众多(村以市场得名):上市场、下市场、新市场、前洋市、大明市、王家市、大市聚。

  这里欣欣向荣(村名寓新寓兴):新联、新旺、新欣、新富、新安、新山、大兴、兴旺、新建、新洋、新和。

  新昌村名或古朴或新奇,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古曲新韵,扣人心弦。它是记录新昌时代变迁的一部史书,它是映照新昌秀美风光的一面镜子,它是宣介新昌、广结善缘的一张名片,历久弥新,永锡隆昌!

  (吴钢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新昌教体
   第05版:人文新昌
   第06版:今日关注
   第07版:健康资讯
   第08版:公益广告
新昌村名漫谈
今日新昌人文新昌05新昌村名漫谈 2020-05-08 2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