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文学副刊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小小说)
~~~(小小说)
~~~(小小说)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板壁上的那个小洞
(小小说)
  石旭东

  世事难料,想不到当年我是那么鄙视“继母”,而如今却自己也做上了“继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做了继母方知继母并无异样,同生母一样可以伟大、美好,大可不必在世俗偏见的桎梏里生活。然而,我的心坎里却永远镌刻着自家板壁上的那个不可磨灭的“小洞”了。 

  我三岁那年,可恶的病魔夺去了我亲生母亲的生命,外婆把我抱回家当作心肝宝贝,从此我就在外婆的怀里长大。 

  我的父亲老实忠厚,是方圆百里闻名的木匠师傅,为人诚恳热情,手艺精湛,大伙都喜欢他做的家具,东头做了做西头,常年在外干活,偶尔才跑来看我一下,倒是外婆常在我耳边嘀咕,说他那么那么好,可我没亲眼见过,也没亲耳听过。 

  七岁那年,爷爷、奶奶把我接回家送进了学校,第二年,我父亲便给我带来了一个继母。继母生得很漂亮,皮肤白皙,身材苗条,一笑就露出两个大酒窝。父亲说继母是个好人,一定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我,要我也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她。可我做不到,还记恨她。其时,我已经知道继母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了。有句老话说:“晚娘(继母)的心,铁打的钉”,还说:“冷粥冷饭当时饱,晚爹晚娘当时好”;我还看过《芦花记》的戏文,那个继母呀,当面呵呵笑,背后做鬼叫,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穿好棉花做的棉袄,而让继子穿芦花做的棉袄,结果冻倒在雪地上,真是坏透了。尽管继母对我笑嘻嘻,轻声细语,可我全把它当作伪装,时时留心她,处处堤防她,尤其是那些对她眉开眼笑的放荡男人更让我不寒而栗,我父亲经常在外干活不回家,她要是来个“红杏出墙”让我父亲戴绿帽子,那还了得?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我家的住房是木质结构的二层楼,卧室在楼上,隔间用的是木板,叫“板壁”,继母的卧室和我的卧室相隔一个楼梯弄,我偷偷在楼梯上方她卧室的板壁上钻了一个小洞,楼梯弄光线阴暗,往外看模糊,往里看清楚,晚上一亮灯就更清楚。 

  那一年我读初二了,一天夜里村里做戏文,是越剧《西厢记》,我看完戏回来躺在床上,脑子里尽是崔莺莺和张君瑞“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情景,越想越不安,越想越恐慌,似乎那边也在“隔墙花影动”了,便忍不住起来朝那个小洞里一瞧:“哎呀,我的天哪”,里面果真闪出了一个大男人!“父亲不在家,还会有谁?”我的心头即刻冒出一团火,便抡起拳头“嘭嘭”地敲开了房门,却不见继母,那男人说他是我继母十多里外的一个亲戚,是来看戏文的,正好碰上了继母,继母硬要他在家里留宿,自己睡到一个朋友家去了。第二天,我又特意去问了她的那个朋友,那男人说的是真的。这一次自讨没趣,几乎击溃了我心底里的“马奇诺防线”,我怕“东窗事发”,赶紧堵上了那个小洞。我不知道事后继母是否知道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幕,她依然和往常一样平静,对我也依然是笑嘻嘻的,轻声细语。这使我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平心而论,继母确实从未对我做错过什么,那个小洞里也确实从没发现过什么,倒是我有时故意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去华东政法大学报到读书时,她还全程陪我去上海;对我父亲,继母也是一如既往,恩爱有加。难道她真如父亲所说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我吗?难道真是我想错做错了吗?

  如今,我已是一名为民做主的法官了,戴国徽,穿法袍,为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向一切世俗偏见宣战,我们必须为“继母”正名,还我的继母一个“清白”。然而,板壁上的那个“小洞”却永远成了我心中的“窟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媒体聚焦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法治之窗
   第07版:文学副刊
   第08版:生活资讯
白糖棒冰
板壁上的那个小洞
爱的传递
今日新昌文学副刊07板壁上的那个小洞 2020-06-04 2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