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潘子伊
“这是尹桂芳的半身铜像,这是她演出《山河恋》的海报……”8月16日,正在筹办的尹桂芳纪念馆,迎来来自七星小学的一批“小戏迷”。
这家坐落于天姥中医博物馆旁边的尹桂芳纪念馆由新昌中医师郑黎明一手筹办。酷爱收藏的郑黎明一直以来喜欢收藏具有新昌本土特色的事物,当了解到尹桂芳出生新昌后,在三年的时间内,他便收集到400多件相关藏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越剧皇帝”、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的艺术发展之路。
坚持有文化特色的收藏
“我和大部分喜欢收藏的人不太一样,比起价值,我更喜欢本土的、有特色的东西。”郑黎明潜心收藏已有20多年,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前些年,身为郑氏中医肝胆科传承人的他,跑遍全国各地文玩市场收集中医古籍、手迹、名中医处方和各类中医药器具,创办“天姥中医博物馆”,让更多人加深对中国中医文化的理解。此后,他依然没有停下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脚步,并将关注的焦点落在家乡新昌上,“尹桂芳是从新昌走出去的名人,所以我从七八年前开始关注她。”
“2019年正值尹桂芳百岁诞辰,在她的出生地却找不到一个纪念她的地方,非常遗憾。”据郑黎明介绍,在他筹办尹桂芳纪念馆之前,人们很难探寻到尹桂芳在新昌的完整痕迹,“尹桂芳”这个名字也仿佛成为某种遥远的记忆。
“建尹桂芳纪念馆!”那些失眠的夜晚,郑黎明无数次默念着自己许下的心愿。在2019年尹桂芳百年诞辰之后,他更加加快筹建纪念馆的步伐。
多方渠道收集400多件藏品
去年,在收藏领域颇有经验的郑黎明率先从最为方便的网络渠道下手,在某旧书网站上找到有关尹桂芳的第一份藏品——一本尹桂芳民国时期的影集《芳华剧刊》,其中包含尹桂芳公开的所有演出照片和生活照。
在不断搜寻的过程中,郑黎明还结识一位来自福建的尹桂芳“老戏迷”林辉,两人成为好友。在听说郑黎明打算在尹桂芳的故乡创建纪念馆以后,林辉非常支持,同意将不止一件的同类藏品转让给郑黎明。在林辉的帮助下,尹桂芳纪念馆中的藏品又增加百余件,与尹桂芳相关的藏品规模进一步扩大。
时至今日,在郑黎明的不断努力下,尹桂芳纪念馆已经拥有400多件藏品,其中主要包括200多份尹桂芳的信札、演出海报,40多份相关报道的报纸杂志和众多黑胶唱片、卡带等。
振兴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尹桂芳作为一位越剧女小生,扮相俊美大气、格调清丽脱俗、表演细腻潇洒、唱腔委婉深沉。淡出舞台后,尹桂芳又培养出一大批尹派弟子,如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蔡浙飞、陈丽宇、张琳等众多荣获中国戏曲梅花奖的尹派弟子。据《福建日报》报道,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当时还新建福建省芳华剧院和一座直通剧团的桂芳桥。
尹桂芳的艺术道路是越剧发祥、发展、兴盛的历史缩影,她也拥有一大批忠实戏迷。听说郑黎明在收藏尹桂芳的物件后,渐渐地有好多人慕名前来,有人想买下这些物件,但都被他拒绝。他说这是对新昌越剧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
“文化要振兴,戏曲也要振兴。”郑黎明表示,越剧对于新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许多人都知道尹桂芳在越剧上的卓越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来自新昌。“建立尹桂芳纪念馆最大的必要,就是要弥补新昌的文化缺失。”通过建立尹桂芳纪念馆,能够进一步让更多人认识新昌,吸引更多越剧“尹派”的传人和戏迷来到新昌寻根,也让许许多多的孩子通过来纪念馆参观的方式,学习、认识尹桂芳,从而推动新昌文化的振兴。
“我们可以打造尹桂芳或越剧相关的主题民宿,让游客零距离体验传统文化。” 提及越剧文化在新昌的进一步发展,郑黎明提出“民宿+文化”有机结合的主题民宿建设计划,真正达到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的双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