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今日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新昌籍烈士梁狄就义地确认,位于余姚丈亭镇胡界村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雄归来,仍是少年
新昌籍烈士梁狄就义地确认,位于余姚丈亭镇胡界村

  记者 黄婉晶 通讯员 盛江红

  5月7日上午,县烈士陵园内,烈士梁狄墓前,他的后辈们庄严肃立。伴着肃穆的乐声,一抔黄土被轻轻洒在墓旁的柏树下。这抔黄土来自梁狄的就义地——余姚市丈亭镇胡界村。一旁的家人怀中,是覆着黑纱的梁狄烈士遗像。照片中的他,剑眉星目,面容坚毅。牺牲78年后,梁狄烈士英灵终得回归故里,归来时,他仍是那个21岁的少年。

  梁狄的侄孙梁明告诉记者,78年来,他们一家人始终没有忘记过小爷爷,一直在寻找他的具体牺牲地。前不久,他得知,余姚丈亭镇胡界村村民胡松岳想寻找牺牲在该村的三位无名烈士的亲人。经过细节比对和多方联系,梁明终于确认,其中一位烈士就是他的小爷爷梁狄。

  九旬老人回忆烈士就义过程

  胡界村93岁的村民胡滋川始终没有忘记78年前的那一幕——

  当年,胡滋川只有十四五岁,曾在保长强迫下为日本军队做苦力、挑砖。当时,日本军队占据了丈亭镇的几间洋房作为据点,还在附近修建了碉堡。

  农历九月底十月初的某一天,恰逢不远处祝家渡的“市日”,附近百姓都去赶集,买卖日用品、小菜。此消息被住在丈亭的日本人知道了,就赶到了集市上。据大家猜测,估计是去抢夺物资的。赶集的群众听到日本人来了,就慌乱逃跑,想坐渡船逃到江对岸去,日本人拔枪威胁,船夫只好把船开回来。

  当时,有三名三五支队的战士也在渡船上,怕身份暴露,就将皮带枪支等物品丢入河中。此时,有一老妇好心提醒:“先生,你们的东西掉了。”不幸的是,这句话正好被日本人听到,遂对船上的人进行逐一搜身检查,发现三名战士没有腰带,和老百姓的穿着打扮不符,就断定他们是共产党,随后将三人抓了起来,带到位于丈亭的据点。

  不知过了几天,三位同志被押送到村里来,身上、脸上有不少伤痕,明显已经被殴打拷问过。日本人将他们押到村后凤凰山脚杀害。当时正是晚稻收割季节,日本人还强迫在田里劳作的老百姓来观看烈士就义的全过程。

  由于当时年纪较小,胡滋川老人并未亲眼目睹烈士牺牲的过程,具体情况是听他的父亲讲述的。近80年过去了,当时的见证者基本都已离世。据推测,三位烈士当时携带枪支在祝家渡一带活动,应当是来执行任务的,但是他们的具体身份无人得知,任务内容也不清楚。后来,三位烈士的遗骨被安葬在何处,也没人知道了。

  八十载寻亲路终于有结果

  今年4月初,家住宁波市区的梁明看到了胡滋川的讲述,心中咯噔一下:“太像了,太像了!”梁明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小爷爷梁柏炎(后改名梁狄)是位英勇的革命烈士,解放前就不幸牺牲,但是具体牺牲地点一直没能找到,只知道是在余姚慈溪一带。解放后,梁狄被正式认定为烈士,他的父亲也曾带着干粮到余姚、慈溪多方找寻,希望能找到儿子的就义地点,但因地方不熟、言语不通,最终无功而返。

  后来,梁明的父亲因工作原因搬迁到宁波。多年来,梁明一直凭着梁狄曾担任慈溪县江中乡指导员这一线索,寻找小爷爷的就义地,但是慈溪、余姚的行政规划几度变更,一直没什么结果。“从小到大,每年学校、单位组织祭扫烈士墓,我都会仔细查看烈士墓碑,就是希望能找到小爷爷的消息。”梁明告诉记者。

  在几代长辈的反复讲述中,梁明一直记得一个细节:小爷爷在渡江时,把身上携带的文件、武器都扔到了江里,但仍被日本人抓捕。牺牲时,正是割晚稻的时节。这一细节,与胡滋川老人的回忆完美契合。经过几天联系、比对、查证,他激动地给小姑姑梁晓曼打了个电话:“姑姑,小爷爷牺牲的地方,找到了!”

  5月7日上午,胡界村后,凤凰山脚。当地村委干部已用砖石在烈士就义处砌了一个简易的花坛。梁家人带来了三棵青翠的柏树,亲手种在烈士就义地,象征松柏长青、浩气长存,纪念献出年轻生命的三位烈士。随后,按照家乡的风俗,他们在松柏前摆满了祭品:豆腐馒头,春饼,豆腐干,同兴金枣,小京生……梁晓曼说:“这都是家乡的味道,给小叔叔‘吃’一点,带他回家。”

  庄重祭拜后,梁家人按照辈份顺序,每人在柏树前取一铲土。随后,梁明捧起装着黄土的箱子,一度哽咽:“小爷爷,78年了,我们来带你回家……”

  旧时光里他是才华横溢的少年

  归程途中,梁家人提出,想去梁狄烈士被抓捕的地方看一眼。在当地干部的指引下,一行人来到大运河旁的祝家渡。江上已建起新旧两座跨江大桥,沿江百姓摆渡过江的场景再不可见。

  面对悠悠江水,梁家人再度回忆起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梁狄烈士年轻时的点点滴滴。梁明说,梁狄出生于1922年,1939年考入清波中学。1941年,共产党员俞元亮、钱章平举办齿轮读书会,梁狄是读书会的积极分子,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在家里长辈的口中,小爷爷爱读书,会做文明戏,这也为他后期参加“南进支队”开展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1942年11月,“南进支队”撤回四明山地区,梁狄也随队到了四明山,分配在慈(溪)(余)姚地区做民运工作。1943年2月,担任慈溪县江中乡指导员。同年11月,梁狄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小叔叔读书很好,也很有才气,我大姐的名字就是他取的。”梁晓曼告诉记者,从小长姐就常常提起,自己出生第二天,小叔叔正好半夜回家,听说添了个侄女,就给她起了个“梁亚曼”的名字,在20世纪四十年代,这个名字相当漂亮时髦。那次归乡,天刚蒙蒙亮,梁狄就匆匆离开,继续投身学习工作,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家。

  在余姚的最后一站,梁家人在祝家渡留下合影,其中年纪最大的是梁狄的侄子,今年75岁;年纪最小的,是7岁的曾侄孙女,尚在读幼儿园。合影背景是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老祝家渡大桥,头顶的蓝天里,一只白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今日关注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热点时评
   第07版:专版专刊
   第08版:健康资讯
英雄归来,仍是少年
今日新昌今日关注04英雄归来,仍是少年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