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昌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蔡立君

  今年8月,《新昌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发布。我县将按照“167”(一个总目标、构建六大格局和实施六项工程、实现七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25年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交通先行。交通是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承载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着高品质生活的成色。在新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新征程中,如何深入推进我县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当好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需要我们进一步聚焦问题、聚汇共识、聚力对策。

  一、全县公路及养护管理基本概况

  截至2020年底,我县公路总里程约142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3公里(含2020年开通的杭绍台高速公路18.2公里)、国道96.4公里、省道24.1公里、县道402.9公里、乡道333.3 公里、村道508公里、专用公路1.1公里;桥梁341座,共33445.3米;隧道30座,31329.2延米。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县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公运中心承担国省道、县道养护管理工作,并对乡、村道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3条国省道(104国道、527国道、省道江拔线)、28条县道的管养,管养里程合计523.4公里。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村级组织承担所辖区域内乡、村道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

  近年来,新昌公路立足养护主业,路况水平保持全市领先,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处于全省前列,小修保养工作成绩优异,受到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的全省通报表扬。加强美丽公路示范创建,2020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

  二、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背景下新昌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我县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其中一个主要任务是构建“小县大城镇”格局,形成城乡均衡发展的先行示范,增强县城综合能级。落实到县交通运输部门,主要是构建现代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造“融长1小时交通圈、县域半小时交通圈、航空1小时交通圈”。具体到公路养护,就是要与时俱进推进我县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骨干路网通行能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给我县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新发展阶段对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更高。我国已经跨过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期,今后将从以“建”为主向“建养”并重转变,即将迎来公路养护行业的大发展。尤其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 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对公路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同时,人民群众在要求公路保证通达的基础上,还要求通行更顺畅、路容更美丽、行车更安全。面对更重的养护任务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公路服务需求,传统的养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行业需求,公路养护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二)乡村振兴对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严。农村公路是乡村腾飞的翅膀,关系着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县农村公路总体技术等级偏低,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还需增强,随着我县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已无法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力量薄弱,乡镇(街道)虽然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但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加之人员更换频繁,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管理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乡村公路管养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公路不但要修好,还要让公路路况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让修好的路成为乡村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三)数字化改革对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重。今年以来,浙江掀起了数字化改革的浪潮,开启数字浙江建设的新篇章。交通强省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强化“整体智治”理念,为群众出行、行业治理、政府决策提供数字化支撑。具体到公路运输工作来说,随着智慧交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公路养护已逐渐迈入“数字化”的行列,对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任务。当前的传统养护管理方式与“智慧养护”存在一定差距,在公路基础信息管理、养护巡查管理、桥梁隧道养护管理、出行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公路管养工作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效率化。

  三、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推进新昌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

  (一)用好养护管理新政策,奠定行业发展高质量。以今年10月份制定出台的《新昌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养护与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强化公路养护资金保障,资金除省级补助外,不足部分由县政府统筹保障。执行日常养护资金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农村公路养护成本变化、物价变动等因素,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标准原则上5年内至少调整一次。将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采取多种方式措施强化督促、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机制,通过财产保险的形式,对农村公路现有设施进行投保,在遭受到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对受损情况进行赔付,实现风险转移。

  (二)用实公路“路长制”,实现“路长治”。针对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借鉴“河长制”成功经验做法,深入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路长管理组织体系。规范设置路长公示牌,及时更新乡镇党委换届后的路长信息,标明人员信息、路长职责、管护路段、监督电话,保证每条公路有人管、有人养。各级路长加强对管辖路段的不定期巡查,特别在台汛期、其他恶劣天气和重要节假日期间,加大巡查力度,对发现的重大交通隐患等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由同级路长办公室进行汇总公示,督促相关部门按期整改销号,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标。

  (三)用活养护工程市场化,推进专业化。推行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农村公路大中修等具备市场提供服务条件的养护工程,在建立和规范养护市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交由市场承担,逐步把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直接提供”转由向社会“购买服务”。吸引更多具有正规养护资质、专业化更强、管理水平更高的大型企业参与投标,引导养护企业加大公路养护投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推进日常养护专业化,日常公路养护由不定期转为定期,由不定时转为常态化,原先的公路养护人员转变为管理员、监督员,通过加密日常巡查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处理,大幅提高养护效率和水平。

  (四)用足养护管理数字化,提升智慧化。加强公路、桥梁、隧道数据监测和档案管理数字化,建立全县国省县乡道公路“一路一档”“一桥一档”“一隧一档”数字管理平台,包含公路主要基础信息、道路静态设施检测、数据变化趋势、路面病害类型、历史养护记录、大中修情况、桥隧基础信息和年度维修改造、检查等文件。探索视频监控对公路养护的智慧化应用,利用“高清摄像设备+算法智能识别”设备,在养护巡查、清扫保洁等环节安装各类信息化设备,实现道路巡查的动态数字化管理、养护业务的过程化管理。完善出行服务设施,推进新林驿站等公路服务站智慧化试点,结合交通流量、场地条件,拓展服务功能,向公众提供停车位、视频监控等信息,完善通讯网络、旅游导览设施。

  (作者系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第05版:新昌卫健
   第06版:沃洲论坛
   第07版:百姓社区
   第08版:新昌建设
新昌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6新昌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11-17 2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