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赟
近日,位于羽林街道拔茅村的浙江元金印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设备进行加工作业。“几年前,我们村两委主动对接、多方洽谈,和元金印刷签下了长达9年的租赁合同。这意味着村里每年至少有16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羽林街道拔茅村党支部书记王长苗介绍,厂房租赁出去,不仅可以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也带动了部分村民就业。
拔茅村位于104国道杭温线与36省道甬婺线交会点,是新昌通往宁波、台州、温州及县域东部的必经之地。便利的交通优势,让该村成为中小企业扎根的理想之地。春江水暖鸭先知,村两委班子当机立断,积极挖掘村内闲置厂房、营业房、大会堂、校舍等,努力盘活“沉睡资源”,并结合招商引资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村里闲置房屋面积共2万多平方米,租金收入从2018年的200多万元,到2021年的380多万元,短短几年增长了近2倍,今年我们定下目标,争取400万元。”王长苗告诉记者,他们正计划在厂房屋顶上安装光伏,让闲置屋顶也能产生经济效益。
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后,怎么让村民享受更多红利呢?2018年,拔茅村作为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村,将村集体股份分为“人口股”和“农龄股”,并按照不同的股权份额进行分红。村民摇身一变成股东,坐在家里就能收钱。
据介绍,拔茅村现有常住人口5000多人,初丝湾中小企业产业园投入使用后,给该村带来了更为可观的人流量和更多的生活需求。村两委班子发挥区位优势,积极鼓励沿街住户开店或出租。如今,走在拔茅村主干道上,餐饮店、超市、药店、粮油店……两侧商铺林立,十分热闹。亚英面馆就是其中一家,每到饭点,店里总是人头攒动。“来我们这里吃饭的除附近村民外,还有厂里的员工、赶路的人等,人越来越多了。”老板娘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们盘下这家店面做起餐饮生意,虽然起早贪黑,但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生活的盼头越来越足了。
夜幕降临,拔茅村采石体育广场响起了欢快的音乐,老百姓或打球,或跳操,或推着小车“遛娃”,或三两好友漫步闲谈……热闹的背后,是他们美好幸福生活的折射。拔茅村正在消薄共富路上踏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