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上琪 李帮焱 吕烨云
“师傅,你帮我看一下,我的洗衣机坏掉了,动不起来。”日前,家住城南乡天荷村的蔡林春,拖着洗衣机来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由5名福安社工和13名天姥义工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正在为村民们提供知识宣讲、健康保健、生活服务和家电维修等服务。
福安社工潘益东拥有近20年的家电维修经验,在简单询问了蔡奶奶平时的使用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后,就拿出螺丝刀将洗衣机拆开进行修理。“这台洗衣机坏了很久了,到城里去修不方便,修理店的人也嫌路远不愿上门来。”今天听说村里正在举办“乡理乡亲”服务集市活动,蔡奶奶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结果不到五分钟,洗衣机就修理完毕。“这些社工们真是帮大忙了,给了我们这些老年人很大的方便。”蔡奶奶开心地说。
2020年,城南乡开始探索建设“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并逐步形成了以理发为基础,整合群众传统修补、矛盾调解等其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今年以来,为积极推动“乡理乡亲”服务集市提档升级,城南乡以杨家山村、姚宫村“乡理乡亲”工作室为试点,开展“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其中,杨家山村在原先23平方米的理发室改造基础上,新建长者食堂、村级医疗巡回点、调解室、集市服务区等场所,建成总面积达208平方米的多功能服务集市场所。目前,该建设项目已初步完工,并于5月13日正式开市并投入使用。
在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同时,城南乡还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定时定点开展“1+1+X”服务,即党建引领下,以理发服务为基础服务,延伸“X”项功能设置,如医疗咨询、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协商驿站、矛盾纠纷调解室、传统修理修补、收寄快递等服务,有效补齐基层服务短板。
今年,我县将按照“统一功能定位、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基础设施”的标准,新建100个“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和距离偏远自然村增设点位,通过“乡理乡亲”服务集市提质扩面建设,系统化搭建“专业服务支持、资源链接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平台,常态化提供专业优质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双方的赔偿已经落实,物品也已复原,接下去,你们要和睦相处,不要再产生矛盾。”在东茗乡“握手言和”工作室,东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楚耐心地说。原来去年9月,东茗村村民叶某和张某因双方房屋共有墙盖瓦片引起纠纷,事情发生后,“握手人”张楚立即对双方矛盾进行调解,在他的调和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并握手和解。
近年来,东茗乡紧紧围绕“本村人解决本村事,大事小事不出村”的目标,探索建立“握手言和”基层治理新模式,组建了一支以干部、党员、乡贤为主体的“握手人”队伍,融合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创新领导班子每月下访、三驻接访工作服务、管控力分色预警等三项访调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天候落实人员坐班接访,全力打造村级矛盾化解“前哨所”,推动矛盾纠纷在村乡两级就地化解。
在深化“握手言和”治理经验的同时,我县还扎实推进人民调解“一镇一品”建设,相继推出儒岙“蒲公英”、沃洲“红柿子”、回山“老娘舅”、澄潭“老街坊”、镜岭“心连心”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调解品牌,通过搭建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老百姓有地“找说法”,将矛盾风险化解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