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伯元
本报讯 眼下正是水蜜桃疏果套袋季节,如何让这些“废弃桃”变身“致富果”?日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技局组织相关人员到沙溪镇收集“废弃桃”,尝试“废弃桃”深加工综合利用,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桃农增收。
在沙溪镇庆兴家庭农场,宁波大学食品和药学学院、县炬祥农业企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实地踏看,向农场负责人了解该镇桃产业、疏果等相关情况。“一亩产生疏果400多斤,一般是采摘后就抛弃在山间地头。如果能够开展‘废弃桃’深加工综合利用,就能增加一点收入。”沙溪镇庆兴家庭农场负责人吕贤庆说。
看树定产,分枝负担,均匀留果。每年5月左右,该镇桃农都会对水蜜桃进行疏果,疏弃一些拥挤果、小果、残果、病果、形状不正的果,使留下来的果子有充足的营养,提高坐果率和桃的品质,而疏弃下的果直接废弃在山间地头。“实验表明,疏下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它的植物多酚等一些保健的成份比较高,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这些采下来的小桃子作为废弃物扔掉非常可惜,加上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只有把它综合利用起来,桃产业经济效益才会提升。”宁波大学食品和药学学院院长邵兴锋说。同时,他告诉记者,“废弃桃”深加工综合利用,其实也有技术规格要求,要求是没有形成“核”的小桃子,可以加工利用,做成蜜饯、罐头等产品。
在延伸水蜜桃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方面,宁波大学食品和药学学院、县炬祥农业企业等单位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对接,深度合作,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使桃产业增值利润空间更大。据了解,沙溪镇共有成树桃园5000多亩,每年摘下来的废弃果就有上百万斤,如果尝试成功,该项目也将作为该镇的“挂单奔中”项目,以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