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车丹妮
本报讯 “嗡……” 随着一阵轻微的声响,澄潭江畔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朝着河道上空飞去。这是我县“会飞的河湖长”日常巡检的一幕。今年以来,我县以创建省级河湖智慧管护试点为载体,打造“会飞的河湖长”河湖管理新航道,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幸福河湖注入科技新动能。
“过去,基层河湖巡查全靠人工,不仅耗时耗力,一些偏远河段还难以覆盖。现在有了‘会飞的河湖长’,情况大不一样了。”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指着监控屏幕介绍道,无人机具备高精度空间定位、高精准复拍能力等优势,能轻松抵达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
据了解,我县将县级以上河道水域列为巡查管护对象,构建了六大流域、七大区域空中监管“一张网”,设置20台无人机机巢,实时监管河道总长度85.38千米。“我们创新打造了‘新昌县水利水电局河湖智慧管护平台’,建立全链条闭环流程。”该负责人解释道,从巡查发现到处置反馈,每个环节都清晰可控,助推河湖智慧管护与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一体化、高效化发展。
在平台操作室,工作人员正密切关注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你看,通过AI识别,这处水面漂浮物被精准捕捉到了。” 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说,系统会自动溯源排查、定位取证,然后将信息指令交办给相关部门处置。
日常巡检与应急飞行相辅相成,是“会飞的河湖长”的一大特点。“我们根据区域流域河湖和乡镇街道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机飞频次,重点流域常态化每天一巡,每周完成全流域覆盖排查。”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落实应急飞行随时响应、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10分钟内无人机就能从机巢起飞,到指定位置巡查。
“以前遇到突发情况,等人员赶到现场得花不少时间,现在有了应急飞行,能快速响应处置。”羽林街道一位基层河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为基层减负不少,让他们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
“会飞的河湖长”还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联动飞检巡河。通过整合多个部门的分散巡检需求,一次飞行就能完成多维度数据采集。“巡检效率提升60%,综合成本降低40%,真正做到‘飞一次,管全域’。”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我县由“人工治水”向“数字治水”迈进,“人力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碎片化管理”向“一体化管理” 提升。
截至目前,无人机飞检已排查河湖“四乱”隐患82处,预警劝导垃圾乱堆乱倒、河道围垦种植等30起。在“会飞的河湖长” 的守护下,我县的河湖愈发清澈,为幸福河湖建设增添了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