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新昌新闻          新闻专题          新昌论坛          浙江网闻
03: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回山镇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回山镇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村联建 抱团发展
回山镇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戴柏炜

  农村实施奔小康工作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的脱贫致富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为进一步做好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全力推进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回山镇就如何推进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充分认识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的重要性 

  1.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 

  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收入来源渠道狭窄而不稳定,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推进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不仅有利于提高基层人民生活水平,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2.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是快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促进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3.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是加快贫困村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实际需要。 

  欠发达村集体经济薄弱,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进程。做好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不仅是加快贫困村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在欠发达村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2009年,回山镇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2149户,3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3个,该镇经过多方调研,拓宽发展思路,做好山上文章,实施多村联建扶贫项目发展杨桐种植基地。 

  1.发挥区域优势,着眼增效增收,在拓展产业上做文章。 

  回山镇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资源,在寻找致富手段和项目上,回山镇做好了项目与自然和人力资源两个“对接”。 

  一是依托地理优势,做好项目与自然资源的对接。回山镇人多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地上茶叶、田中茭白几乎占据了所有可耕作资源,新的项目只能向山上发展,该镇林地资源丰富,现有镇、村集体山林3.9万余亩,植被良好,土壤肥沃,而且平均海拔415米,水、气、土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杨桐种植。二是依托产业优势,做好项目与人力资源的对接。杨桐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年需求量约1亿束,丰岛集团是我县一家以杨桐生产、外贸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五年内计划发展杨桐基地2.8万亩(现有1万亩),丰岛集团提供技术扶持和保护性收购,使杨桐成为低风险致富新产业,回山人口众多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大规模具有娴熟耕作技能的人力资源。 

  2.创新发展模式,着眼多村联建,在抱团发展上做文章。 

  如何把项目与扶贫有机结合,产生效应,回山镇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组建新农村建设公司,实施多村抱团发展。扶贫项目的实施既要政府引导,又要发挥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的主观能动性。回山镇在年初组建了一家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以回山镇综合服务公司为主体,吸纳了26个行政村参与。回山镇综合服务公司投入150万元(以1800亩镇属山林折价入股),占总股份53%,26个行政村筹资入股70万元。建立了政府为主、多村联建,抱团发展的合作模式。二是牵手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回山杨桐基地。回山镇抓住丰岛公司拓展种植基地,稳定原料供应的契机,在5月份与丰岛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由丰岛公司提供林间套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帮扶,先期发展苗圃基地。目前已投入20多万元,在植林村建立了6亩杨桐苗圃。根据计划,回山镇杨桐种植基地预计总投资600万元,用5年时间分三期种植杨桐1.5万亩,建立苗圃基地25亩,逐步向全镇推广种植。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缓解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资金只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贫项目的资金来源不仅要靠政府扶持,还要多方筹措。回山镇通过新农村担保公司融资、各村入股等方式解决了前期资金450余万元,后期资金来源要按照“向上争取点、自己筹措点、积累投入点”的思路,建立商业性、政策性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农村资金筹措机制,有效缓解杨桐基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3.强化政府引导,着眼持续发展,在机制保障上做文章。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要使多村联建扶贫项目顺利推进,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强化引导,抓好四个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统筹分利机制。杨桐种植前三年无收益,为激发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农户在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公司的担保下,该镇将在种植杨桐的前三年为各村提供资金保障,并在各村杨桐种植基地后几年的收益中扣除,此举使政府、各村及低收入农户形成发展杨桐产业的合力,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在三年产生效益后,按照“先满足持续发展再投入,后分红利”的原则,根据股份比例统筹分利。二是建立用工优先机制。该扶贫项目目的就是消除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所以,在用工上优先安排低收入户进入基地工作,并根据低收入农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等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科学制定用工酬劳,吸引更多低收入农户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三是建立技能培训机制。依托丰岛公司技术扶持,建立并实施以扦插栽培、林间套种、病虫害防治、管理加工等内容为一体的免费的培训机制,帮助低收入农户掌握杨桐种植1-2种技能,为他们实现进基地就业扫除障碍。四是建立创业激励机制。低收入户奔小康不能单纯靠“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除了优先安排低收入户进基地就业外,今后还是要通过为他们提供土地租金优惠、提供小额资金担保、提供贴息贷款扶持和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帮扶等方式来激励各农户自主创业。 

  三、初步成效 

  回山镇多村联建扶贫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抱团发展,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个人脱贫、集体富裕和产业优化。 

  1.示范带动,引导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通过依托杨桐基地,吸纳低收入农户进行施肥等管理工作,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按照1800亩杨桐基地每年需要管理成本120万元来计算,可以每年为600位低收入农民增加2000元的额外收入。同时,三年后每年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奔小康工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直接对困难农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户进行资金补贴。 

  2.抱团发展,带动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行政村入股扶贫项目,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根据测算,1800亩杨桐基地和苗圃从第四年开始,每年可创利142万元,按照入股比例,26个行政村收益95万元,每年每村直接经济收益为2-5万元,再加上奔小康工程专项基金的扶持,从第四年开始,13个3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望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3.纵深推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在,杨桐已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加以培育,回山镇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推进杨桐产业的持续滚动发展,在若干年后必将成为继茶叶、茭白之后又一大农业支柱产业。同时,通过杨桐产业的做大做强,逐步延伸产业链,吸引建立包装、货运等企业,实现“产”、“工”、“销”一条龙和回山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作者系回山镇党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今日快讯
   第03版:沃洲论坛
   第04版:人文新昌
   第05版:今日民生
   第06版:新昌警方
   第07版:中国电信
   第08版:汽车资讯
村两委班子团结共事靠什么
多村联建 抱团发展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3多村联建 抱团发展 2010-12-15 2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