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禄燕生长在农村,在娘家葫芦岙村时,村里建造海螺底水库,她担任过铁姑娘队的队长,为人踏实勤劳,要强好胜。改革开放后,她除了从事农业生产,还在村里担任过妇女干部。2007年底,有人建议她开办猪场,这可把魏禄燕的头脑激活了。她想:回家养猪可是条致富路,何况自己一直跟畜牧业打交道,加上丈夫杨奎江原来也在畜牧场担任过兽医,懂得一定的兽医技术,夫妻俩一合计,下决心要创办一个养猪场。在街道、九峰寺村有关领导的支持下,魏禄燕承包下了塘湾岭脚至后门元公路边的一块土地,这里离村远,污染少,十分适合开办猪场。夫妻俩吃住在工地,全部心血花在了建造猪场上。平整土地、夯实地基……为防止滑坡,地基全部用钢筋结构条形浇注,并打好水泥柱头;为避免山洪水冲击,她在山上挖了一条引水渠,将流经地块的三条山溪引开,以保猪舍安全。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一个投入100多万元,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终于建起来了,猪舍、产房、储藏房、生活区用房、沼气池……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年来,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已向县食品公司出售生猪200多头。
科学管理是现代化养猪的必要手段,为了把猪场办好,魏禄燕夫妻以场为家,对饲养的猪全面进行科学管理,母猪仔猪分开喂养,母猪还有专用“产房”,建立仔猪笼,笼里还有保暖灯。小猪22天断奶后就进入保育栏,每天喂早中晚3餐,饲料全部是玉米、豆粕、麦皮配制,用饲料粉碎机精心加工而成。小猪体重达到100斤后,进入存栏圈育肥饲养。魏禄燕还在猪舍两旁种植了香樟、桂花,环境清爽整洁。猪舍产生的污水通过暗沟排入沼气池,每天对猪栏勤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猪场门口建有消毒池,进入的车辆都要经过消毒池消毒,防止了细菌带入。同时,她还在大门口装了紫外线灯,外人经过15分钟灭菌后才能进入猪场。为了提高养猪技术,魏禄燕多次参加县农业局组织的养猪技术培训课程,平时苦读养猪技术书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丈夫杨奎江也在给猪看病、配药、注射疫苗等工作上做得得心应手。在夫妻俩的精心照料下,猪场内大猪小猪头头健康。
为了节约养猪成本,魏禄燕利用猪场办在郊外的地理优势,租用附近10多亩土地,种植了番茄、玉米、南瓜等作物为猪补充青饲料,既能给猪增加营养,一年还可节约5-8万元成本。魏禄燕自己走上了致富路,不忘帮乡亲摆脱贫困,她平时经常辅导周边村村民如何养猪,还向村民提供优良小猪仔,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她高兴地说:“我们的辛劳变成了果实,如有条件,今后我还要进一步扩大猪场规模,养猪这条路我们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