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按照产业富民、合作富民的思路,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组建形式丰富多样,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91家,入社社员13578人,联结基地9.56万亩,带动农户8.66万户,2011年为农户销售农产品3.21亿元,带动当地农业产值10.52亿元。但客观地看,当前合作社仍存在规模小、发展水平较低、带动能力有限、运行不够规范、可持续性较差等不足。对此,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创新思路,找准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合作社取得新的发展。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必须创新合作经营机制,努力破解以下四方面难题:
一、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增强合力,破解发展规模小的难题
同生态区域、同产业之间必须走联合壮大之路。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着力壮大一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业绩上层次的骨干型专业合作社,形成集成优势。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组建了“新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但功能发挥有限;粮食合作社与泥鳅等养殖业合作社正筹备联合,实行资源共享。不可否认,目前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小、服务能力弱、实力不强,在市场上更是销售渠道单一,知名度不高。因而,农民需要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合作社间也需要通过一些平台走向再联合,抱团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二、要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完善运作模式,破解可持续性差的难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宗旨具有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能直接反映合作社的办社宗旨,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完善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关系,协调好利润分配中分红与积累的关系,明确以社员为主体的产权制度,确保会员权益的落实,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克服松散性的弱点,使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带动力。新昌县西山碧芽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该社鼓励成员自愿入股,用于开展无公害茶叶合作经营,年终按照成员出资额的多少和实际投售量,从利润中提出60%用于盈余分配,40%用于合作社积累。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利润增长48%,合作社入股成员增加18%,合作社也由当初注册时30万元的资产滚动发展成现在的260万元总资产。
三、要以资金互助合作为突破口,创新融资平台,破解信贷扶持少的难题
资金信贷服务是合作社在生产扩张阶段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对全县各地很多合作社走访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合作社都反映资金是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面对几乎是所有合作社困难的资金问题时,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弥补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创业投资提供低成本、快节奏的融资服务。新昌县兔业资金互助会以兔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突出服务性、互助性原则,通过集聚兔产业会员们手中的闲散资金存入银行,并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通放大资金,为兔产业会员提供资金余缺调剂和生产生活融资,促进了兔业增效、兔农增收和农村发展。该互助会自2010年10月成立至今,已拥有会员163人,其中基础会员16人,已交纳互助金715万元,向新昌县农村合作银行融资2400万元,发放互助资金余额2450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1.36亿元,受益农户158户,合作社的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
四、要以开展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破解发展水平低的难题
合作社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行合作社与社员的双赢,既要发扬传统农业的优势,更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力量,使“新老”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显现地方特色,方能使我们的现代农业长盛不衰。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合作社人才,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对接活动,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我省已于2010年11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0]141号),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的方式大力提倡和支持大学毕业生领办、协办和参与合作社发展。现在已有相当一些大学生从“村官”、“社官”起步,进而创业,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另一方面,要加快合作社科技应用,注重品种改良、技术引进、科技支撑、标准化作业等。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创新农业科技方面,也不乏一些先行者。如新昌县荣越蓝莓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大连理工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及绍兴市农科院建立密切的科技协作关系,立足精品水果产业高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合作社+科技+基地+农户”的紧密型联结机制,做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五个统一,并建立了以合作社为核心的保护价收购机制,实现了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延伸,提升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下一步,我们要以这些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典范,按照“项目整合、政策倾斜、重点帮扶、专业指导”的思路,整合相关资源,着力把合作社建成集科技含量高、发展动力强、作用成效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以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强做大。
(作者系县农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