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赵煜明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员则是社区党组织建立的基石。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助于保障社区党组织的正常运行,有助于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有助于加快推进现代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近期,在对南明街道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调研报告。

  一、南明街道社区党员构成概况

  我县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是2002年10月在原居民区的基础上调整重组而来。目前,南明街道辖有湖莲潭、临城、东溪、市中、城南、梅湖、钟楼、茶亭、鼓山9个社区,占新昌县社区总数的四分之三。共设有社区党委9个,社区党支部32个,有注册党员1334人,在职党员1457人。从9个社区注册党员结构看,其中年龄在35岁及以下党员106人,36岁到59岁党员496人,60岁以上党员732人;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党员638人,高中、中专党员497人,大专及以上党员199人;其中流动党员55人。总体来看,社区党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

  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社区党员人数多、涉及面广、流动性强,党员结构复杂且多样,在一定程度上给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学习模式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各层次党员学习的需要。一是学习方式单一。目前社区党员的学习方式普遍较为单一,灵活性不强,以座谈学习为主,缺少专题辅导、读书交流会、学习竞赛、观看主旋律影片等较活泼的学习方式。二是学习内容枯燥。个别社区虽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但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说教气味较浓,多次学习后,党员学习的动力开始减退。三是学习平台缺失。社区党员中存在退休老同志多、流动党员多的特点,退休老同志中很大一部分外出行动不便,流动党员利用传统学习方式集中起来学习不容易,使得社区组织的一些集中学习参与率低。

  2.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项目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各项活动开展的需要。社区党建工作在硬件设施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相关党员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目前县里没有针对社区党员活动的专项经费,社区的党员活动经费主要是靠每年党员上交党费的返还,每个社区每年大致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而每年每个社区用于党报党刊的征订就要花去近2000元,因此实际用于党员活动的经费是少之又少。而社区活动是凝聚人心的有效载体,经费的不足使社区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置上趋于保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

  3.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价值观念引导不足,难以满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党员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应只是社区党组织教育和管理的目标,更应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群体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当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民众包括党员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多种变化,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党员在社区工作生活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有的对社区工作漠不关心,有的对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敬而远之。党员的奉献意识有所下降,使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所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应该在价值观引导上重下决心。

  三、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

  1.创新形式,努力保障各类党员学习的需要。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社区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社区要提供固定场所开展集中学习,并通过宣传发动,鼓励更多的党员来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内容要避免呆板、单调、说教,学习方式要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可采取专题辅导、读书交流会、学习竞赛、观看主旋律影片等方式进行学习;社区要为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对于那些有学习意愿而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社区可以送资料上门以供学习。

  2.整合资源,切实保证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由于社区本身没有造血功能,使得社区党建工作在硬件设施建设、教育培训、活动经费等必要的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党组织、党员活动受经费和场所的制约,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财政投入,同时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努力在党员教育和管理上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可以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党员之家等活动阵地,为党员的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以此来吸引带动社区内的广大党员。另外,社区可以通过组建社会组织联合会,结合各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

  3.设计载体,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党员奉献意识有所下降的趋势,社区可以开展“以典型引领素质提升”活动。社区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公益性岗位,例如一些社区在文明创建方面开设的和事佬团队、牛皮癣清除队伍、治安巡逻队和卫生监督员等岗位,让有能力有意愿参与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到这些公益性岗位中去,并挖掘这些队伍中的先进党员典型,再通过宣传报道影响其他的党员,引领他们提高自身的奉献意识。社区也可以进行年终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每个支部评出1-2名优秀共产党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种人人争当优秀的良好风尚。

  4.分类管理,持续推动社区党员提升综合素质。由于社区内党员结构复杂,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应针对各类群体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分类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一是推行一般党员“亮分管理”。采用“分层量化管理、全程亮分考核”的“亮分制”管理办法,将社区党员划分为A-E五个层次,通过“一季一评、季末亮分、年度总评”的方式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二是推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为民服务活动,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行“星级评定”,作为其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实现了“单位+社区”双重管理模式。三是推行流动党员“远程管理”。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的档案信息库,落实专人跟踪联系,定期将学习内容和动态信息通过短信、邮箱等方式及时告知流动党员,并要求外出党员通过登录“党建网”“远程教育网”等平台开展自学,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落伍、与组织联系不断线。四是推行困难党员“温情管理”。社区成立党员爱心基金,对家庭困难党员及时进行慰问和救助,把企业下岗失业、待岗或买断工龄的党员作为重点,从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入手,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通过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争取免费为他们进行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系南明街道党工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今日快讯
   第03版:计生之窗
   第04版:今日卫生
   第05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特刊
   第06版:沃洲论坛
   第07版:移动资讯
   第08版:专刊
关于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论企业文化视野下的非公党建工作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6关于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2012-12-24 2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