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梅渚镇根据县委“进村入企大走访”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总体部署,结合镇情实际,围绕主题,紧贴实际,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了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组织联村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直面群众摸实情,直面难题办实事,直面责任求实效”(以下简称“三直面”)主题活动,编制了《联村志》,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当好群众倾诉的水缸、当好群众信赖的木桩、当好群众依靠的柱石。
一、主要做法
1.注重调研,精心谋划,把好“筹备”关。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精心谋划,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成立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全面调查,深入摸排,开展调研,探索把群众放在心上摸清实情的新路子、把困难放在心上办好实事的新举措、把责任放在心上求得实效的新机制,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各线负责人座谈会,征求《联村志》相关数据采集、表格设计等意见建议。历时一个多月的筹备,为《联村志》的编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注重宣传,全面动员,把好“部署”关。6月初,梅渚镇召开了全镇开展“三直面”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暨《联志村》发放仪式,要求基层干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三直面”主题实践活动和《联村志》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各村也相继召开村两委会议,学习贯彻动员会议精神,落实《联村志》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广播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各种媒体,切实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广泛深入宣传目的意义,努力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3.注重落实,破难解困,把好“服务”关。以《联村志》的记录与使用为平台,推动广大机关干部由习惯于蹲在机关转变为经常下基层,由浮于表面到下沉底部,由坐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重点落实了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同时,在进村入户、服务群众时,全体联村干部能够全面细致地掌握各种源头信息、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在化解矛盾纠纷、处置信访问题时,反映更加迅速,处置更加及时,措施更具针对性。《联村志》已成为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等工作的大宝典,全面融入维护稳定各项工作中。
4.注重总结,完善制度,把好“督查”关。将《联村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建立健全了相关配套制度,认真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及时把成熟的做法、优秀的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巩固成果。按照活动要求,加强专项督促检查,要求全体联村干部人人参与,严格按照表格备注说明,亲手填写好《联村志》。同时必须掌握《联村志》应知应会能力,做到“五知五会”,即“知社情民意、知班子建设、知经济状况、知工作重点、知村务政策,会排忧解难、会协调管理、会出谋划策、会督促落实、会指导服务”。
二、主要内容及初步成效
《联村志》的内容主要有实情篇、实事篇、实效篇三大部分共40多张表格组成,此外还有各村年度工作情况和周三服务记录。
1.直面群众摸实情,编写《联村志》“实情篇”。要求全镇干部全员入村入户,通过直面群众、走进基层,开展村情民意大调查,倾听群众反映的真实情况,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编制《联村志》“实情篇”。“实情篇”中,详细记载了各村基本情况、村级班子、党员情况、荣誉情况、配套组织、服务场所、适龄入学儿童、困难群众、乡土人才、“三资”情况等各类基础信息情况。截至目前,全镇干部已累计下村服务500余次,全镇2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实情篇”编制采集工作,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村信息网络全覆盖、全掌控。通过编制“实情篇”,要求联村干部沉下去,认真开展进村入户调查,将走访调查和典型调查结合起来,全面了解掌握各村基本信息,切实提高了干部对联系村的熟悉程度,有效提升了联村服务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缩短了新任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对村情、村貌的认知过程。
2.直面难题办实事,编写《联村志》“实事篇”。在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群众需要和政府职能,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编制《联村志》“实事篇”。“实事篇”中,详尽梳理了一批各村迫切需要又有解决可能的实事、难事。根据编制要求,既要化解一批遗留较长时间且群众急于要求解决的矛盾纠纷,又要想方设法落实一批水利设施、民生设施、文物保护、防灾减灾、清洁家园等民生实事,在关心村民中促稳定,在解决问题中促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已落实梅渚污水管网建设、山头道路硬化等重点工程7个;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多起,信访积案4起。通过编制“实事篇”,逐步完成由“我们要村办什么”到“我们能为村做什么”的作风转变,培养了一批“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增强了干部“干实事、干成事”的本领。
3.直面责任求实效,编写《联村志》“实效篇”。以群众满意、村级发展、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稳定、发展、文明作为干部第一责任,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编制《联村志》“实效篇”。“实效篇”中,结合农村发展成效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强化联村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对各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调解信访纠纷等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分、考核,责任到岗、到人、到时间节点,并结合“一年一计划”的村级发展决策机制、“一月一分析”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周一服务”的周三下村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工作良性发展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镇各村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总进度率达到90%,村民满意率达到80%以上。通过编制“实效篇”,基本达到了“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的预期目的,形成了干部有责任、党员有目标、群众有评价的良性互动,成功打造了“亲民有为”的政府新形象。
三、下步思考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断拓展《联村志》功能。要继续把《联村志》作为联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要求《联村志》在发挥其记录村情功能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不断导入其他功能,能延伸至综合管理服务职能,使《联村志》的功能更加丰富,更加实用。
2.内容上要继续完善,不断丰富《联村志》实质。要求各联村干部定期补充完善《联村志》的内容,通过每月抽查、每季检查、每年普查的方式,确保《联村志》各项内容能记录到位,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准确发挥其功能,体现《联村志》实质意义。
3.形式上要更加多样,不断创新《联村志》模式。在深化《联村志》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仅拘泥于一本纸质的《联村志》,而要让《联村志》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联村志》网上工作平台、“电子《联村志》”等,不断创新模式,让更多的人能认识《联村志》,了解《联村志》,运用《联村志》,收益于《联村志》。
4.举措上要更具实效,不断推广《联村志》应用。利用好《联村志》这个平台,有效落实联村干部工作在一线、村情民意掌握在一线、实事措施落实在一线、困难问题解决在一线的要求,同时积极总结《联村志》的各种经验,推广《联村志》的应用,使更多的乡镇机关干部和农村群众能收益于《联村志》。
(作者系梅渚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