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决定设立的首个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之殇,永难忘!今日特刊发袁伯初先生《日军侵占新昌的历史见证》一文,就是为了教育后人,毋忘国耻,以史为鉴。
据1994年版《新昌县志》记载:“日军侵占(新昌)三年多,新昌人们遭受空前浩劫。被杀害民众763人,打伤184人,拉夫2万多人次,18万余工,46人被抓生死不明,烧毁房屋10393间……战后,民生极其凋敝。”那么,日军在新昌犯下的滔天罪行,现在还遗有物证和遗存吗?
偶然发现
曹州村后门山遗有一座日军修筑的碉堡
钦寸水库建设已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几年后,钦寸水库库区的美丽村庄就要消失了。
博客名为江村老头提议,用些节假日把库区里村庄摄下来,以后可以回忆回忆。
就这样,江村老头、汪洋和我等,自得其乐地一天又一天地去库区拍摄。
那天,我们拍摄到了曹州,遇到了熟悉的退休老师叶校文。我们问他曹州的古迹,他告诉我们,村的后山上有个日军修筑的碉堡,建议我们去看看。
这个碉堡,修筑在村后半山的桑树地边,估计在水库淹没线上,圆柱形状,有三个枪眼,一个匍伏进出的门洞。这座碉堡虽经过岁月的洗礼,建筑基本完好。
我们觉得,这可能是历史文物,不应让它在庄稼地里凋零。
看过碉堡后,叶老师还告诉我们,以前,前面盘龙岗山坡上也有一个构造相同的碉堡。
追踪调查
有个日军控制奉新公路交通要道的碉堡群
一天,我们去曹州大桥东端老庵旁拍摄,问住在庵里的秀溪村村民:“这里有个日军修筑的碉堡,在哪里?”他说:“村里搞农田基本建设时砸掉了。前面鹭鸶岗还有一个碉堡在。”他还说:“村里梁家侬,有个小后生,被日军抢杀在碉堡旁。”
秀溪村干部梁高华告诉我们,这小后生是他应称呼大伯的梁发千,在1943年,被日军枪杀在曹州大桥东端盘龙岗的山坡上,杀害时年仅15岁。
后来,我们又拜托查林村懂文史的朋友吕月定调查鹭鸶岗碉堡的情况。他调查后告诉我们:“鹭鸶岗这个碉堡的火力是封锁西山岭公路的;还有一个碉堡,在鹭鸶岗村东南查林村地界里,碉堡的火力是封锁查林村桥头庵公路的,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里人炸掉的。”
这样说来,日军在曹州大桥两端山坡上,建筑了四座形制基本相同的碉堡。
原来,1942年日军侵占新昌后,为控制奉新公路的交通要道——曹州,设置了沙溪、曹州和西山三个据点,并驻重兵把守。据《新昌县志》记载,当时,侵占新昌的日军才300人,却在这三据点驻了100多人。
这里成了日军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地。
年轻时,我也曾听我们村里的刘德钱老人说过,日军侵占新昌时,他被日军抓去西山据点做劳工,亲身经历和亲眼目赌了百姓经过据点,得向日军鞠躬,稍有不慎,就得吃耳光和挨枪托;更可恶的是驻西山的鬼子队长,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糟蹋民女,还强制劳工观看他的畜行。
日军投降后,碉堡成了侵华日军的罪证,遗留在了当地。
有望保护
它是日军铁蹄下的血泪历史的见证
据悉,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有人提出要拆掉杭州艮山门一座碉堡搞铁路建设,当时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示:“不能拆,要作为历史见证留给后人,见证日军铁蹄下的血泪历史。”后来, 杭州有关部门曾多次要拆除这座碉堡,都被附近居民阻止了。现在,这座碉堡是“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留在曹州和鹭鸶岗的日军碉堡,不也是日军在新昌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建筑类实物的见证吗?
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侵华日军遗留的历史见证物公诸于众,让更多人认清历史真相。
日前,新昌文物管理委员会已两次派人去实地考察,并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和详细的记录。考察后,新昌文物管理委员会俞国璋在微信中说:“日本进西山作据点,不是传说。”意思是有日军侵占新昌的物证了!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史为鉴。这是保护这两座碉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