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刘荫与梅梅看到村里有些孩子,长得有些怪,四肢与头颈又细又长,肚子的下半部却显得非常大,圆鼓鼓、胀胀的,远看这些孩子的身形,真像只长头颈鹅。只因平时没有什么大的症状,只是间或肚子有点疼,吃点助消化的药就会好的,故而大人们就不太在意。可是刘荫和梅梅叫来几个小孩掰开眼睛一看,却发现每人眼内有许多小黑点,对村民们说,这是一种虫在肚子里作祟,便去田野里采来一大捆名叫六卜树子的草药,叫有病孩子的村民拿回去晒干,再碾碎,和着鸡蛋炒着给孩子吃。但有些人不是草药少,就是鸡蛋少了,敷衍了事,结果疗效不见好。可张大妈却是很认真,她刨去锅底灰,请梅梅帮她去炒药,炒好后又叫阮朗如数吃下。这阮朗虽生着黄胖病,却很是听话,全按梅梅说的做,一连吃了好几天才把草药吃完,果然有效果。有一次,阮朗去粪坑大便,不一时就拉了一堆粪便,站起来回头一看,吓得哇哇大叫。张大妈听到叫声,便赶快走来,心里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这时刘荫与梅梅正坐着说话,听到叫喊,也跑过来一看,原来是阮朗泻出一大堆虫,白白的,长长的,足有三十多条,看起来还在垂死挣扎,一动一动的。张大妈一边拉着正在缚裤子的阮朗,一边走出粪坑,直往祠堂跑去。只见刘荫与秦梅梅又凑在一起说话,好像在商议什么大事似的。他们见张大妈来了,刘荫站起笑着安慰张大妈说:“大妈,阮朗拉出来的虫叫蛔虫,把这种虫打掉,阮朗的病就好,你尽管放心就是。”张大妈听完刘荫的话就千恩万谢起来,直说:“我只有阮朗一个儿子,多亏刘荫、梅梅医好他的病,不然的话我就完了。可是我还有一件事闷在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刘荫又说:“大妈,您还有什么事,请你说出来听听。”张大妈又笑了笑,轻声说:“我见梅梅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桂红姑娘的身体又那么虚弱,你们下一步打算往哪里去呢?”刘荫诚恳地回答张大妈说:“我们正在商量这件事,你老人家看我们去哪里好呢?”张大妈见问,便直爽地说:“依我说,最好是到剡东天姥山脚去,那里山多、洞多、神仙多、草药多、野茶多、空地多,你们去了就会办法多,从这里过去路也不远,起个早,一天便可到那里。”刘荫听张大妈的话说得实在,低着头沉思了好一会,便说:“有道理。”别看张大妈是个农家老太婆,可她有些心机,改变口气,又缓缓地说:“你们去剡东也不容易,第一要造几间屋来遮风避雨,毛竹、树木、茅草长在山上,可以随便砍,可也得花几个月功夫。有房子,没有田地,也活不下去,开田开地也得要几个月功夫。我看,你们把桂红姑娘留在我家,让我来照顾她,你们也可以省一份心。”张大妈把她盘算已久的主意,有条有理地说了出来,大家不得不承认她的话是对的,就当场决定,依着她老人家的话去做。
过了几天,刘荫他们把桂红留在张大妈家,起了一个早,果然于当天下午便到了天姥山下,还找到了一个定居的好地方。这地方虽然四面环山,中间却是一方平地,约有一千多亩这样大,可以开垦出良田。平地东面流淌着一条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溪坑,溪中流水潺潺,且又清澈见底。水中鱼虾成群,石蟹横行,卵石垫底,清晰可见;西面是一排排的山岭,山洪暴发时,刚好成为绿色植物的护卫;南面群峰叠嶂,草木斗翠,鸟语花香,是野茶、草药的乐园;北面渐行渐宽,多条水流汇聚融合,奔向剡中。地方看定后,刘荫、秦梅梅他们搭棚造屋,开田造地,果然用了差不多一年光景,就屋成田就,大家分头入住,过起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一个小屯就这样诞生了,刘荫为它起名“刘门坞”。更让刘荫高兴的是秦梅梅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小子目像亲娘,两颗瞳珠闪闪发光,小鼻子生得挺直,嘴唇赤红赤红,都像梅梅,只有皮肤像刘荫,白净白净,很是讨人喜欢。因为这孩子是辰时降生,爹娘为他起名“刘晨”。
刘晨降生的时候,正好天下太平,东汉光武帝刘秀灭了王莽,登基洛阳已多年了,因而刘晨得以健康成长,逐渐成长为五岁孩童,刘荫和梅梅也随儿子的成长而苍老,都已年过半百。这样就引出他俩的心事一桩,让刘晨去学儒家的《四书》、《五经》好呢,还是让他去学医家的《内经》、《外经》、《本草经》好?夫妻两人反复推敲比较,还是举棋不定。东汉时还没有科举制度,读《四书》、《五经》,平民百姓是做不了官的,只能当个学究,而学医可以为百姓治病,救人于苦难之中,是一件善事,再加上他们夫妻俩都是从医的,身边留有医经竹简,学起来也方便。这样,刘晨从五岁起就开始学医。
刘晨学医十分用功,人又聪明,记性好得很。到十岁那年,已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简背诵得滚瓜烂熟。他深受“神农尝百草”这种自我献身精神的感染,一心要做神农那样的豪杰。一天,正逢夏秋交接的时节,山上草木茂盛,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红的红,蓝的蓝,黑的黑,白的白,黄的黄,紫的紫,叫人眼花缭乱,很是好看。在绿叶的遮盖下山果摇晃,诱人流涎不止。小小刘晨就只身出门去尝百草,沿着刘门山采药径上天姥,拨开荆棘,见山果就摘山果吃,见草药就拔草药来尝。山果逢酸的龇牙咧嘴,逢甜的则囫囵吞枣。草药尝出甘的性平,酸的性寒,辣的性热,这样越尝兴致越高,干脆摘花朵来吃。这时,刘晨发现山坡上有数丛剑齿状叶的草,走近去看这草长得挺拔直立,顶端还开着喇叭状的黄花。刘晨见那黄花好生肥大,就将它采下来吃,觉得其味无香无臭,就一连吞下数十朵,肚子里就有饱的感觉。他往地上一坐,稍微休息了一会。过了一刻,觉得身上热烘烘的,随后脸上也燥热起来,突然感到很兴奋,竟手舞足蹈起来,同时用童嗓高声唱起“草药歌诀”。其歌诀一是:“鼻尖生疣真难过,鲜摘桐子只一个。快刀一划浆水出,抹鼻七日便好过。”他随后爬上大树,摘果子,衔在口中,扭动腰身,一扭一扭的,扭个不停。过一会就唱起歌诀二:“女人生子血如注,山羊尾巴可以治。顺手一刀血一盏,喝落肚里血就止。”唱完又扭动屁股,口里“啊唷,啊唷”地喊着,走罢十来个圈子,便一个劲地打摸自己的腰身,显得滑稽可笑。接着又用民间的《马灯调》唱起歌诀三:“缝衣针线吞落肚,挖得田鸡两眼珠。吞进肚里过一夜,针线一起出侬肚。”一边唱一边舞动着竹梢,又一圈一圈地举手挥动,装出骑马快跑的样子。放下竹梢,小刘晨又唱歌诀四:“三只洞蜂抵只虎,咬着就要性命无。一点红草伤口搓,随搓随好无痛苦。”唱毕又哈哈大笑不止,真有些疯狂的状态,自以为是洋洋得意,竟仰面朝天躺倒在地,挥动四肢,一口气又唱出第五至第八首歌诀。歌诀五:“六卜树籽是株草,切碎和蛋煎又炒。吃到肚里虫来抢,大小蛔虫统仰撑”;歌诀六:“豆腐渣瘤介难看,金针根和盐捣拌。成糊敷在瘤皮外,自然脱落呒有疤”;歌诀七:“水火烫伤辣辣痛,水蜡烛浸烧酒中。调和成糊敷伤口,自然而然勿会痛。”歌诀八:“依娃肠风实难熬,只痛勿讲哭又闹。鲜葱五根捣成糊,掩在肚脐马上好。”
刘晨念罢八只草药歌诀,从地上爬起,拍拍衣裤,扬起半天尘土。他年纪虽小,一贯喜欢干净,为什么今天搞得这样龌龊。他猛然醒悟到今天是吃错了药!急忙跑到草丛中一看,真是,自己刚才吃的喇叭花是疯茄花,人吃多了就会发狂,幸亏他的头脑还有些清醒,马上想到医简中有句话,叫做“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他马上到草木丛中找到野茶,摘来两大把塞进嘴里大嚼起来,只感到满口茶汁滑润,气味芬芳,用舌一舔,苦而鲜爽。他赶紧找来一孔冷水,手脚统落地,作个田鸡扑状,吸一口冷水把茶糊囫囵吞下,再翻过身来坐在地上往嘴里塞进一把茶叶,加以咀嚼。如此一来一往,把两大把茶叶全部吞进肚里。少歇,茶叶果然产生疗效,使刘晨的头脑清醒起来,抬头一看天空,日头已经西斜,就在山中拔回百来株茶苗,带回家中,栽在门前屋后。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又过去两年。一日,十二岁的刘晨随父亲刘荫上山采药,不知怎么的,父子俩竟走散了。可刘晨也不心慌,就近找得块大岩崖,一步步爬了上去,在崖顶坐定。因为父亲与他曾有约定,如果两人走散,只要坐在原地不动,父亲就会找到他的。刘晨遵照约定,坐在那里动也不动,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还做起梦来。在梦中他信步走到一块草坡上,约有几百亩地那么宽阔,草坡的尽头有一座红墙碧瓦的庙宇,从庙中走出一位须发雪白,面容清秀,身穿黄色道袍的老人,步态稳健地朝着刘晨走来。老人满面笑容地走近刘晨,笑呵呵地说:“你这孩童可是刘晨吆?”刘晨听老人叫出他的名姓觉得很奇怪。但他不失礼仪,向老人行过大礼后,斯斯文文地接着说:“小辈正是刘晨,不知长者是怎么知道的?”老人又笑笑说:“我是你的上祖刘根,年已二百余岁。”刘晨听罢点点头说:“我听父亲曾经说起,我刘家曾有上祖,修行成仙去了,今日相见荣幸得很!”老人高兴地说:“还有更荣幸的哩!这庙中还有你的上上上上祖刘越,西周时人,至今有千余岁矣!也在庙里盼你,快快进庙拜上一拜。”说罢就拉着刘晨向庙中走去。只见在堂上神坛坐着位美貌男子,形似少年。白须老人指着上方的男子,严肃地说:“这位正是你的上上上上祖刘越,快快下拜!”刘晨急忙跪拜,口说:“小小小小辈刘晨涉世仅有一十二年,见识浅薄,恳请上祖上上上上祖训示。”刘根、刘越两仙见刘晨如此识礼,心中好不喜欢,异口同声训示说:“仙家与修道之人,以渡世济生为本,你从医采药救人,正合仙家之道,可惜知之不多,让吾等传授于你。”随后,两祖仙轮流向刘晨说出药草、药石、药虫、药禽、药兽、药鱼共二百二十八种。刘晨听罢,牢记在心,辞谢祖仙的训示,走出庙来,从山腰攀上峰顶,见那里长满茵茵嫩绿的草木,其嫩如晶莹美玉,光彩照人;其绿若翡翠横陈,幽远深沉。再加上蓝天白云的衬托,其美无物可比,令人有如入仙境的感觉。刘晨对草木再加细细地观察,原是天姥野茶和黄精枝叶参差生长在柏间松隙之中。刘晨脑海里闪过一丝念头,刚才祖仙传教中说到“野茶与黄精味甘性平,久服可健五脏,补骨髓,久服当能轻身长寿。”转念想到这正宜老爹、老娘服用。他立时把两味草药看作珍宝,叉开两手,左右开弓,采摘起来,又将药锄挖出一块块形似捣臼的黄精分别纳入背篓之中,不多时那背篓就满当当的了。刘晨抬头向天望去,已知时过晌午,正好回家。抬步间,听得草丛中有“咕咕”的叫声,其声响饱含痛苦悲凉。刘晨被这叫声牵动,返身循声拨草前行。发现一只灰毛兔子躺在那里,正在垂死挣扎。刘晨托起那灰兔一看,只见它的臀部已被别的野兽咬伤,且又乳房膨胀,轻轻触摸便有乳汁外溢,可知它正哺育一窝小兔,多则八九只,少则三五只,死这母兔一只,必将连累一窝小兔的性命。刘晨动起悲天悯兔之心,立即用止血药为母兔治伤,再喂以滋补之药“天姥神荼合丹桂”之丸,使母兔恢复体力。母兔才一瘸一拐地走回巢穴去,还不时回头来看它的救命恩人。这时刘晨感到有人在轻抚他的肩膀,一觉醒来,竟是南柯一梦,轻抚他的是老爹刘荫。这样父子俩才一同返回家去。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老爹刘荫走路与往日不同,一瘸一拐。刘晨暗暗叹息着说:“古书上说儿子长高,父亲变老,克尽孝道,求父寿比南山高。”
自此,刘晨每三日为老父、老母熬一罐黄精,为双亲健身;每日为双亲各烹一杯茶,使老父老母强心清神,为双亲增寿。数月后,果然使二老轻身健步起来。二老有感而发说:“当年在商丘开草药堂时,采茶需上大别山,今在刘门坞门前屋后就可采到茶。两茶相比,各有千秋。大别山茶细圆光直,多白毫,香味浓汤色绿,每一叶脉,左右开屏,一十八筋,卷软平和。天姥山茶,茶汤淡黄,晶莹鲜爽,有香悠远似兰,有一香二鲜、三苦四麻、五滑六甜之不同品味。每一叶脉,左右开屏,二十四筋,芽瘦而不壮,叶薄而不柔。”
时间又过去三年,刘晨已长成十五岁。一日,又与老爹一同上山采药,从屋后采药径上刘门山,再爬班竹山,听得头顶有“吭吭吭”的白鹤叫声,不禁仰面望天,但见天空万里无云,一片晴空,阳光灿烂,晃人眼目。天姥山拨云尖方向,展翅飞来两只大白鹤,在蛤蟆尖崖巅上空盘旋起来,忽左忽右地似在寻找什么。盘旋多时,忽将头上红顶一抖,向崖巅降落下去。白鹤在江南是稀罕之物,也是神圣之鸟,怎么会降落在蛤蟆尖上?这事引起了刘晨的好奇,他抓住老爹刘荫的手紧问:“刚才飞来飞去的大白鸟,平常时很难见到,这种鸟叫什么鸟呢?”刘荫见自己的老来子天真烂漫,睁着一对黑亮的眼睛,问之不休,便笑着回答说:“这鸟不叫大白鸟,它叫白鹤。”刘晨凡事喜欢寻根问底,接着又问:“这种白鹤长得好漂亮,像很有灵气似的!”刘荫见儿子年仅十五,还是个少年,就已经很有见识,心头高兴起来,就轻轻拍了拍刘晨的背脊说:“白鹤不仅很有灵气,简直可以说,它还有一身仙气。它常和神仙作伴,给神仙当坐骑,神仙有时也化作白鹤,从天宫降落红尘,来试探人的良心,把好人渡上天,把恶人打落地狱。”刘晨虽然聪明伶俐,但终究还是个孩子,总带着些稚气,拉了老爹刘荫要去蛤蟆尖走一遭,再去看一看那两只白鹤。刘荫虽已年过六旬,身子骨与初到剡东时已大不相同,羸弱许多,但还是宝刀不老,就顺着老来子的心愿,要去蛤蟆尖走走。因山路狭窄陡峭,走不到一半就想休息片刻,正坐倒在地,听得有人在有气无力地呻吟着:“啊唷,啊唷,痛死我呀!我要死啦!”刘荫、刘晨父子俩听到这凄惨的叫声,连汗毛也直立起来,紧走几步依着叫声搜寻过去。不多时就到了,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人盘坐在路边草丛中。他右手拼命地搓肚皮,左手用拳头敲打腰背。刘晨看到这一幕惨景,立即三两步奔上前去,跪倒在老人的面前,双手摇动着他的膝盖,竭尽全力地喊叫起来:“老爷爷!你不能死呀!你哪里不舒服呀!你快说呀!”他一边喊,一边落下了眼泪。老人有气无力,用手指了指放在旁边的一担柴说:“我清早出门来砍柴,谁知这担柴换了我的一条命,我真的要死了!”一个“死”字刚出口,刘晨立刻嚎啕大哭起来。刘荫见儿子哭得厉害,走过去劝阻下来,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十来颗绿豆大小的药丸,对白发老人说:“老大伯,你腹中疼痛,恐是发痧,我这里有药丸,你吞服下去好不好?”老人家斜着眼睛看了看刘荫手中的药丸,摇摇头说:“谢谢你的好心,我实在不是发痧,是一种老毛病,家里备有药丸,只要一吃就好。只怪我年老懵懂,出门时没有带药,只落得病倒路边,差一点成倒路死尸。”刘荫接口就问:“老大伯,你家住哪里,说出来我们抬你回去。”老人听后,高兴地说:“路倒不远,就在刘门山的东面,大概有五里路程。”刘荫与刘晨父子听罢老人说的话,立刻行动起来,一个背老人,一个挑柴,两人轮流着,加快脚步,向刘门山东面奔去。不一会就到了,只见在树木中靠着崖壁有两间茅房,显得很矮小,老人说:“那茅房就是我的家,到了,到了。”父子两人走到茅房前,拍了拍门。只听得“呀”的一声,从门里面走出个中年女人。只见她一身漆黑,头发虽然蓬松,却黑得发亮,脸面生得特别长,只会笑不会讲话,是老人的哑巴女儿。她急忙搀扶老人进屋,喂他吃了药,这样老人就获救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