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人文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大佛寺古迹考
~~~——大佛寺古迹考
~~~——大佛寺古迹考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严经塔缘起
——大佛寺古迹考
  新昌大佛寺弥勒大殿(五层阁)东侧绝壁,高约30米有一石洞,洞口横条石上刻“华严经塔”四个字,这是明万历甲辰(1604)金秋,守庵大和尚驻锡石城山宝相寺时(今大佛寺),延聘明代高僧幽溪大师讲《净土生无生论》,并把经中之王——华严经(八十卷)密藏于此石洞,名曰“华严经塔”是也。

  民间,对华严经塔(古藏经洞)有些误传:年轻父母对孩子说:“此洞是小和尚犯错误被幽禁的地方。”有的导游小姐对游客讲解:“此洞是和尚‘坐关’修炼的地方”。也有的说:“绝壁上的石洞是古代寺庙的藏宝洞,在战乱中,殿宇多次被毁,洞内宝贝被盗窃一空……”

  我们有缘编纂《新昌大佛寺志》,考典籍,查文献,读经书,阅高僧传,踏勘石洞,对民间流传的种种谬误,有必要斧正,还古迹之圣洁。

  华严经是寺庙法宝中主要经典,珍藏于藏经楼、藏经阁或筑塔藏经,或藏经于岩洞中。

  华严经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但不是王中之王。华严经却是王中之王,因为释迦尼佛所说经典中最长,他用了二十一天说这部大经。

  此经全名曰:大方广佛华严经,其义直接彰显佛经广大圆满,无尽无碍的因行果德;华严经是经中之海,其行无所不摄,它所展示的境界,巍巍壮观,不可思议。据说华严经是三世佛所同证,十方菩萨所同修,大千圣众所同尊,法界众生所同具的一真法界,一览无余。

  华严经之教理为法界缘起,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并用四法界之相,十方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佛所说的这部华严经,没有存在世上,而被龙王请到龙宫中供养。释迦牟尼佛涅槃600年后,龙树菩萨聪明绝顶,读完世上所有经典之后,发心到龙宫去读华严大经。龙树菩萨潜心研读,把华严经的下品牢记在心,回到印度后把它写出来。华严经有六十卷、八十卷、四十卷。在晋朝时,六十卷华严经传入中国,唐武氏执政时八十卷传入中国,唐德宗时,四十卷传入中国。

  新昌大佛寺,何时、何人把经中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请来,在绝壁的岩洞中筑“塔”供养呢?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宫廷内乱,社会动荡,宝相寺(今大佛寺)遭兵燹,劫灰焚之,殿宇尽毁。明万历年间,守阉大和尚驻锡石城山宝相寺,见洞窟大佛,不蔽风雨,像金剥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守庵偕幽溪大师,具庄严志,谋构无梁石殿,殿外筑王楹三层阁,梵宇焕然,大佛放金光,夜明如画。从此,僧众星聚,善信云集,法炬常燃,香界宏开。明万历甲辰(1604)金秋,守庵方丈延聘幽溪大师,在弥勒大佛殿内讲《净土生无生论》,众闻天乐,随论寂响,类丝竹,似非人间有,信众感应功德归师。讲经毕,守庵、幽溪大师,敬请大方广佛华严经,供养在弥勒大殿东侧绝壁上的岩洞内,用砖石封闭,洞口置横条石上刻曰“华严经塔”四个字,奉为大佛寺镇寺之法宝。

  华严经塔(石洞)是不是小沙弥犯戒被幽禁、和尚“坐关”修炼的地方呢?答应是否定的。

  “闭关”也称“掩关”,俗称“坐关”,源于西藏喇嘛长期隐居在石窟中修炼。随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元代后才盛行起来的。

  “闭关”的目的:一是集中精力读大藏经;二是专修某一法门。时间为数月或数年。

  “闭关”者住的地方为“兰房”,设在僻静处,“兰房”必须具备“闭关”者的生活条件;必须具备“护关”者照料“关主”的饮食、生活、医疗等条件。因此,新昌大佛寺“闭关”者的“兰房”不可能设在离地30米绝壁上的岩洞中,而且无路可上,这对“关主”和“护关”者的生活和照料十分不便。也不可能把和尚“坐关”修炼的“兰房”,设在高于大雄宝殿之处;和尚也不会“坐”到高于大佛头顶上去“坐关”的。这是对佛之大不敬,是犯大戒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昌大佛寺净庆、净忠二位法师发心“闭关”修炼,“兰房”设在原方丈楼上(今藏经楼),“护关”者是学功法师。

  (陈国才 陈载阳 撰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人文
   第05版:视点
   第06版:新昌教育
   第07版:文学副刊
   第08版:健康资讯
一路帆影归剡溪
裘甫起义(下)
华严经塔缘起
今日新昌人文04华严经塔缘起 2015-04-16 2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