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新昌三面环山、交通不便,而且也没有高等院校和高大上的科研院所,招才引才可谓“先天不足”,但新昌求贤若渴、大气包容的人才战略,却让越来越多的人才迷上新昌、恋上新昌。
新昌首次来到武汉“寻亲联姻”却遭“冷遇”,当地高校的教授们直言:“一个山区县,有让我们心动的理由吗?”新昌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企业老总们并不气馁,一一登门拜访,最终打动当地高校教授,现场与新昌签下4个科技合作项目和15个科技合作意向项目。
类似的大型科技人才对接活动,新昌每年至少举办5次,而且每次收获颇丰。2013年浙江新昌·西安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对接活动中,同星制冷与西安交大牵手建立制冷研发中心,现已共同开发省级新产品2个。2014年浙江新昌·南京高校科技人才对接活动中,得恩德制药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姻,现已完成新产品研发,正在申报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新昌坚持“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实施“天姥英才”计划,每年安排资金对企业引进的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海外留学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实行补助,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端人才,最高可享受500万元的创业科研经费补助。新昌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实行“户口关系在外地、平时工作在新昌”的模式,鹤群机械、康立科技等企业柔性引进杭州高校的创新团队,采取“5+2”或“4+3”的方式参与企业科技创新。
新昌的政府和企业求贤若渴,更惜才如金。正如新昌的企业家们所说:“企业是树,人才是根;根有多深,树有多盛。”
惜才爱才,体现在对人才成长、科技创造的尊重上。三花股份、京新药业等企业对人才实行股权激励,远信印染、康立科技等企业采取科技项目销售分成的方式对人才实行奖励……在新昌的企业中,平均薪资水平最高的群体是科研人员,对企业决策影响最大的群体也是科研人员。
浙江医药推行“来去自由”的人才政策20年不变,对来企业的人才一律优待,对离开企业的人才也一律不卡不堵。企业员工升学深造,不仅报学费而且发补贴,学完可以继续回企业工作,也可以辞职再谋高就。这种“自由”的人才政策,不但没有导致人才白白流失,反而释放出吸引人才的“乘数效应”,促使成倍的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
针对环境留才,新昌的政府和企业一样不惜血本。人才缺房,新昌政府不仅集中建设人才公租房,而且向人才发放购房补助,新昌企业老总还让出自己居住的别墅给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反映新昌生活品质滞后,新昌立说立行、立行立改,加快山水品质之城建设,打造“一江一山一景”城市亮点,同步加快大型商场、高端消费场所等建设,有效提升城市承载力……在新昌,只要人才有呼声,新昌的政府和企业就会有行动。
栽起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只只“金凤凰”的落户,给新昌的创新驱动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