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民生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昌调腔进校园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新昌新闻网记者 高娃

  “新昌调腔,是浙江省古老的汉族戏曲声腔之一,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唯一遗音。”5月31日,南岩小学三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县调腔剧团的老师在为学生讲解新昌调腔基本知识及调腔戏服的特点。

  县南岩小学自建成以来就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今年3月份,学校将新昌调腔作为一堂常态化音乐课程纳入教育范畴,由调腔剧团的专业老师前来授课,教本由调腔老艺人编制。同时,县调腔剧团的演员也会走进课堂,向孩子们介绍调腔的表演技巧和基本知识,让他们了解戏曲艺术,感受传统调腔的文化魅力。

  在另一边的形体房内,调腔社团的孩子们紧跟着五位专业调腔乐队演员的伴奏,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昌调腔传承人章华琴的耐心指导下练习调腔曲目《三月里三月三》。“眼睛要看前方,情感要饱满,让观众从你的眼里读出故事。”通过对唱、唸、做、打四个艺术手段的反复练习,孩子们不断掌握了调腔的基本功底。

  今年三年级的吕钰颉,在学习过程中格外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不断修改自己的动作。“第一次接触调腔是在调腔音乐课上,当时我就被这音乐吸引了。当知得学校将开设调腔社团专为喜爱这门艺术的小朋友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时,我马上就报名参加了,家长都非常支持。”自学习十多天来,吕钰颉回家后都会反复练习,对调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名社团成员吴俊豪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听老师介绍说调腔可以充分展示我的兴趣爱好,而且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就报名参加了。”章华琴看到许多孩子对调腔十分感兴趣,她十分欣慰并表示:“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增进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我作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责任有义务将新昌调腔传授给下一代。”

  为进一步培养爱好调腔的学生,县调腔剧团和南岩小学联合在校内开设了调腔精品课程,并成立了调腔社团,社团每周一、三、四下午开课。目前,约有学生70余名,年龄在11岁至13岁之间。

  “将《新昌调腔》纳入小学课程范畴,为的是让学校里的孩子从小接触这项古老的戏曲艺术,使得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人文
   第05版:新昌风景旅游
   第06版:专刊
   第07版:健康资讯
   第08版:专刊
新昌调腔进校园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礼让斑马线 公交在行动
走访困难娃 关爱润心田
观看廉政片 树立好家风
三土豆连成一体 奇 莲花上长出莲叶 怪
我县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集中训练
坟墓迁移登记通告
澄潭镇人民政府关于取消 2016年物资交流会的通告
新昌县人力资源市场招工信息1504期
今日新昌民生03新昌调腔进校园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2016-06-03 2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