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人物故事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记新昌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先生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树梅花一放翁
记新昌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先生
作品《刘松年笔意》
  烟雨秋色下的杭州西湖,诗情画意,景色宜人,如一幅自然油画。2017年11月16日,西湖郭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主办了潘仲连盆景艺术研讨会暨新书首发仪式。会议以“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盆景文化”为主题,号召大家共同学习一代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先生的做人之道和盆景艺术精神,探讨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真谛,树立中国盆景起源国的盆景文化自信、民族风格自信,寻求和导读中国盆景发展方向,为一个盆景大国正在务实地迈向世界盆景强国,实现“中国盆景梦”而努力。

  ◆黄志益

  中国第一次为盆景艺术大师举办的研讨会

  已届米寿之年的潘仲连大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研讨会邀请的嘉宾,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领导,有与先生多年同舟共济的中盆会负责人,有相濡以沫的浙江园林老前辈,有浙江周边的盆景界相好与弟子,有为筹办研讨会的杭州盆景协会组委会成员,还有先生钦点的盆景界朋友和新闻媒体人士。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委员会副主席李志文,代表陈昌理事长宣读了贺词:他是盆景界的勇者,风骨毕现,棱角分明,开创了阳刚豪放、气宇轩昂的盆景艺术之风,为彼时尚柔不尚刚的盆景界拨开了一片云天。他是盆景界的学者,饱读诗书,能诗善文,潜心探索盆景艺术理论,提出了中国盆景应有的“正气、朝气、书卷气”和民族风格的经典见解。他是盆景界的隐者,淡泊名利,甘守清贫,在事业巅峰中悄然隐退,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20多年。他,就是备受敬仰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

  潘仲连非但是产生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盆景大家,更是引领中国盆景不断发展的一面旗帜。他以其金色年华和高德造化,以其深厚和精湛的盆景技艺,成就了美好的艺术人生。又以其崇尚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和高干合栽、高位出枝的主要创作手法饮誉中外。作为浙江盆景独特风格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盆景历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中国盆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星。

  在中国,为一个德高望重的盆景艺术大师举办研讨会还是第一次,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振兴盆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艺术形式的需要。此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将产生深远影响。

  杨忠全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就这次盆景艺术研讨会的意义和对中国盆景发展方向的影响,做了重要发言。他指出,杭州是历史名城,文化艺术古都,处处充满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气息,杭州的山情水意,滋润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盆景特别是浙江盆景更是得益于这片沃土滋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进行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时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讲精品、讲格调,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要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在这方面,潘仲连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为浙派盆景艺术的确立呕心沥血六秩春秋

  1932年,潘仲连出生在镜岭镇殿前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孩童时代家庭的清贫,磨练了他的意志和毅力。1956年经人介绍,他来到杭州园林系统工作,后调到局机关。有一次看到《人民画报》上的美术盆景照片,他心中一阵惊喜,一见倾心。于是,放弃了别人求之不得的机关办公室工作,毅然“投笔从艺”,去了杭州基层盆景园,开始了长达60年的盆景创作生涯。

  盆景是大自然的骄子,是科学、技术、文学、绘画、情感编织起来的艺术品。为此,他坚持到杭州市干部业余大学中文专业学习,同时还自学了《植物学》以及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积累,使潘仲连得以从更广更高的视野审视中国盆景的现状,孜孜于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也使他的艺术思想敢于冲破传统积习的束缚,立志跳出“以曲为贵”的传统观念,以期用更丰富的线条形式来表现深邃的意蕴内涵。他在盆景创作中的体会是:“我所寻求的蹊径,只不过是想把它从传统的柔性文化的S弧圈中解脱出来,还其本来应有的阳刚之气。”为此,他在创作《听天籁》《一介匹夫》《岿然》等作品时,有意识地在曲直结合中多用直线,在刚柔相济中侧重刚健,从而体现出一种峭拔、轩昂的审美意境,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潘仲连的成名作《刘松年笔意》,就是以象征手法“寓情于景”的佳例。为了表现凛然正气和阳刚之美的立意,作品形象突出地表现了雄健豪放、自然洒脱的艺术气质;在注重立意的同时,选材也颇具匠心,采用有一定树龄的五针松为材料。二千多年来的汉文化积淀,关于松树高风亮节、昂扬向上、万古长青等美的品格和阳刚之气,已在他心中形成了人化自然的意象。这样就抓住了景和情的对应和相通之处;树型以高干两条竖线为造型骨干。竖直线寓蓬勃向上之意,矫健挺拔,凌空而立,给人一种超越的量感;两干之间稍作斜势的“衬干”也不多余,起到了缓冲、调剂、统一中求变化的作用。枝片的处理则有其合适的空间位置:大枝横空出世,小枝偃桠层叠;既不是九大片,也不是所谓的“文人木”。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张驰结合,收放自序;疏密合理,繁简相宜;虚实相生,顾盼呼应。枝片微微下垂,显得舒展飘逸,自由大方……这不是为了造型而造型或玩弄的工艺技巧,而是为情为意造型。整个形象威武雄壮,气宇轩昂,给观众以振奋和鼓舞。以《刘松年笔意》为盆景之名,是潘仲连的良苦用心。刘松年是南宋时杭州的画松名家,笔法精良,画风雄健。他拥护抗金,反对投降,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人品和画品均属阳刚之美。

  源远流长的浙江盆景,自唐、宋、明、清以来均以松柏为主体。度其志趣,皆重在求风骨、尚气韵。潘仲连的《刘松年笔意》,则可视为借鉴吸纳“浙派”画风传统、代表浙江松树盆景水准的典型作品。这一伴随潘仲连几十个寒暑的“高干合栽式”五针松盆景,整体造型气势雄伟、挺拔、壮观,给人以浩然、大度之壮美感。这件作品及潘仲连以后创作的作品,对浙江的盆景艺术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为浙派盆景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翻开潘仲连浸润着心血与汗水的创作履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已先后在全国性盆景展览中获得一等奖十个。其中,《刘松年笔意》《如意飞渡》《岿然》等作品被编入美国出版的《中国盆景》一书。到浙江参观的各国贵宾也都对他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1993年,他在南京“海峡两岸盆景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反响。1997年在“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会议暨展览会”上,他应邀担任主讲之一,其参展作品获得了金奖。

  六十年来,潘仲连用作品表现了他的理想。由他主撰的《盆景制作与欣赏》一书两度重印。他抱病撰写的《树木盆景艺评》一书,也获刊载于《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等全国重点盆景刊物。此外,他还自学了日语,翻译了《日本盆栽通史》。

  “梅花香自苦寒来”。翻开潘仲连浸润着心血与汗水的创作经历,我们看到:他的学术论文5次获省、市优秀论文奖;三人合著、由他主笔的《盆景制作与欣赏》得到了国内盆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松柏盆景创作被公认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地方特色。

  “一觉醒来鬓满霜,回眸山径意惆怅”。昔日满腔热血的新昌农村青年,如今已成了闻名海内外园艺界的艺术大师。六十年间,潘仲连就像他喜爱的松柏那样,凭着一种不寻常的执著,沿着他所喜爱的思辨的铁索,跋涉在漫长的崎岖的山道上。

  敬仰一代盆景艺术大师的经典盆景瑰宝

  与研讨会同时举行的还有一个规模不大但价值颇高的浙派盆景展,它展示了一代盆景大师的多件经典作品,让敬仰先生的人有机会欣赏到这些久未见面的盆景瑰宝。所有前来参加潘仲连盆景艺术研讨会的嘉宾都赶来助兴,古色古香而空间有限的郭庄一时间高朋满座。

  此次展览共展出精品盆景46件(组),其中包括15件潘仲连的经典传世之作,如杭州花圃的镇园之宝、奠定了浙派盆景艺术风格的《刘松年笔意》,获得世界盆景友好联盟最高奖“瑰宝奖”并见证了潘仲连创作思想突破的《自然之子》,将动势盆景融入浙派盆景的经典作品《听》,还有《横空出世》《黑旋风》《童颜常驻》等名作。这些作品当年陪潘老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潘老还记清晰地记得它们的一枝一叶,这份最纯粹的情感是一代盆景人最宝贵的财富。

  无论是《刘松年笔意》还是《自然之子》,无论是大家耳熟有详的经典盆景还是人们知之不多的陌生之作,都是大师志向高远的精神世界的缩影,是糅合着正气、朝气、书卷气的性情写照,依稀可见大师的风采,大师的气魄,大师的人格,大师的境界。特别是山水盆景《潮》,以排山倒海的强烈动感,再现钱塘潮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给人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

  此外,这次盆景展览还展出了潘仲连的学生及好友的17件作品,体现了浙派盆景的代代相传,也向人们展现了浙派盆景的发展以及时代气息,彰显了潘仲连大师对浙派盆景发展的影响及其杰出贡献。同时,室内展区还展出了14组微型作品组合,这些小盆景与室外的大中型盆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大盆景的磅礴气势,也展示了小盆景的玲珑精致。

  同时,展览会还首次展出了潘仲连亲自创作的书画作品,从中亦能看出潘仲连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情怀。他把中国书画与盆景相结合,缔造了浙派盆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民生直击
   第04版:人物故事
   第05版:今日关注
   第06版:美丽乡村
   第07版:专版专刊
   第08版:专版专刊
一树梅花一放翁
今日新昌人物故事04一树梅花一放翁 2018-03-08 2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