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新昌人医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记县人民医院“双下沉 两提升”的践行之路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为了全民健康
记县人民医院“双下沉 两提升”的践行之路
  记者 张佳妮 通讯员 俞婷婷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沉、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就医满意度(简称“双下沉、两提升”),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双下沉、两提升”的东风拂遍浙江医疗的每一寸肌肤。如何做好与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无缝衔接?如何大力引导医疗资源流向乡镇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县人民医院始终谨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接省级医院,联盟基层医院,为“健康中国”贡献人医力量。

  A 省市资源引入 专家来到家门口

  三年多来,58岁的老张一直被一种烦人的疾病折磨着。他经常感到胸部有烧灼感,咽痒干咳,有时候无缘无故会出现呕吐,这些症状在夜间尤其严重。“平时一吃饱就会出现烧心、反酸的状况,甚至还会头疼、耳朵疼,长期吃药也不见好转。”老张说,“跑了好几个医院,把呼吸科、耳鼻喉科看了个遍,都被当作是胃病或慢性咽炎。”

  两个月前,老张经人推荐找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汪平凡。在详细了解老张病史后,汪医生为其进行了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确诊老张得了胃食管反流病。经汪忠镐院士工作站团队会诊,给予抑制胃酸与护胃的对症治疗。二周后,老张症状明显减轻,一个月后未再发生胸闷气喘,夜间也能平稳入睡,生活终于恢复正常。”没想到在我们县城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真是省心又安心。”老张说。

  汪忠镐院士是中国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开创者。汪忠镐院士工作站于2015年1月落户新昌,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着力培养本地区医师,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延伸,提升新昌医疗机构的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让石城的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汪忠镐院士的指导下,医院成功开设了汪忠镐院士工作站——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该门诊自开设以来吸引了新昌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前来就诊。”汪平凡说,“截至目前,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量达980余人次,开展胃食管射频消融术110人次、胃底折叠术26人次。”

  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是县人民医院积极引导省内外优质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继汪忠镐院士工作站后,县人民医院又相继成立门脉高压诊疗中心、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治中心、上海肺科医院肺部疾病联合诊治中心、施国明名医工作站等特色中心,国家级、省级名医专家来院坐诊常态化,省去百姓奔波上级医院看病之苦。加强学科发展,对接国内名校大院10家,国家级、省级专家工作室33个,与28个学科对接,每年引进先进技术30多项。同时选派科室骨干至上级医院、新加坡、美国、台湾等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促进医、教、研的全面提升。

  B 优秀人才下沉 手把手“传帮带”

  不仅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力量“下沉”,县人民医院医学人才也源源不断地流向基层、输送到基层。

  去年年初,原县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主任王黎卫“走马上任”,担任大市聚镇卫生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一职。王黎卫认为,要实现“小病留基层”,关键靠人才的输入。今年5月,大市聚镇卫生院成立俞林明专家工作室,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感染科、呼吸科、急危重症科等八个专科的专家每周到大市聚卫生院坐诊。6月,和县人民医院骨科签订合作协议,引入手足、关节外科医生吴小安来院坐诊。

  老黄被家人搀扶至大市聚镇卫生院时,因头晕、视物旋转,已经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不止,经接诊医生输液治疗后,症状虽有缓解但头晕的现象并未减轻。当日恰逢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俞林明来院专家坐诊,俞林明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初步诊断其为“耳石症”。“耳石症听着陌生,其实在中老年中患此病的比较普遍,临床上近95%的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康复。”在俞林明手把手的指导下,大市聚镇卫生院相关医生很快学会了复位康复手法,并运用到之后诊疗中。“专家坐诊传帮带,病人多了,倒逼年轻医师提升水平,不仅长了本事,还有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老百姓解决了看病难,乡镇卫生院迈上良性循环。”王黎卫感慨道。

  技术,成为留住患者的“金钥匙”。王黎卫回忆说,记得刚来时,这里设施比较简陋,只能做非常简单的检查,老百姓嫌乡镇卫生院技术有限治不了,喜欢去城里看病,现在人民医院的专家每周都来卫生院坐诊,百姓看病方便多了。“县人民医院每月还定期为我们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卫生院的医疗技术能力提高了很多。”除了基层卫生院软硬设施的提高,村民老百姓健康观念的提升,才是让王黎卫最自豪的:“80多岁老人来买降压药、降糖药的很多,来院健康咨询的村民每天都有好几个,说明我们的健康宣教工作已经起效了,百姓已经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经过多位“下沉”医务人员的“传帮带”教学,手把手地把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卫生院医护人员,医疗专家们为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专家医疗队,各基层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医疗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各基层卫生院坚实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县人民医院还以美丽乡村健康行、移动医院等为载体,组织医务人员下乡进村义诊,让乡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活动受益人群已达上万人次。

  C “医联体”建设 百姓看病更方便

  “大医院有的药,现在我们这里也能配。”大市聚镇卫生院副院长潘月敏自豪地说。据统计,在保留原来345种基本药品的基础上,大市聚镇卫生院又增补了27种药品种类,努力实现与大医院的药品同质化,既满足临床需求又方便群众就医。不仅如此,医疗服务站飞行检查的常态化开展、首届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的操作竞赛、首家俞林明医联体专家工作站的成立、精细化管理工程标杆卫生院的打造……大市聚镇卫生院实现了门急诊、住院人次双增长,截至9月底,门急诊达到5.38万人次,同比增长4.17%;住院357人次,同比增长2.72倍。

  大市聚镇卫生院的华丽转变得益于“双下沉、两提升”医联体工作的深入开展。2015年,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组建了全面托管型医共体一家(七星街道卫生院)、重点托管型医联体四家(羽林街道卫生院、大市聚卫生院、回山镇卫生院、儒岙镇卫生院)和专科托管型医联体四家(沙溪镇卫生院、小将镇卫生院、巧英乡卫生院、双彩乡卫生院),医院业务骨干定期到卫生院坐诊、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

  “我们就喜欢住在七星街道卫生院,这里离家近,而且环境舒适、设施齐全,医生、护士个个热情耐心,我们非常满意。”近日,记者见到了家住茶市的王慧娟老人。按理说,不管小病大病,哪怕费尽周折,也愿意往县城的大医院跑,这是当前大多数市民的平常心态。为什么王慧娟会安心地在卫生院接受治疗呢?老人这样回答:“在七星街道卫生院看病,享受到的是与新昌人民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我们何必舍近求远!”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及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目标,积极融入和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在自身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一种区域化诊疗新模式正呼之欲出。近年来,县人民医院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如今已经成为我县推进健康新昌建设、夯实群众健康基石的一支重要力量。

  D 互联网+ 医疗 深度惠民便民

  大市聚镇大市聚村村民老黄因发热、咳嗽、胸痛已在镇卫生院住院十余天,怀疑为蜱虫咬伤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经过一段时间诊疗,体温虽有所控制,但血三系一直无法得到改善。医协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县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吕亚莉、感染科主任吴新军,半小时内即完成组织针对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多学科会诊工作。同时,双方开启网络视频远程会诊系统,共享大市聚卫生院患者病历资料,共同对病情资料进行一次深度查阅和剖析。

  儒岙镇患者老俞,先是头晕,喘不过气,继而出现意识不清,跌倒等症状,家属紧急送入县人民医院就诊,并要求浙二医院丁美萍主任会诊。考虑到患者年龄的特殊性及家属的要求,吴晓清主任立即联系医协体会诊中心,申请浙二医院丁美萍主任的会诊。因周二刚好是丁美萍主任门诊时间,联系会诊中心后,定于下午4点准时会诊。经过半小时会诊讨论,丁美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远程会诊是医联体建设的具体惠民举措。早在2008年起,县人民医院就与浙二远程会诊中心签定远程会诊服务协议,近十年来,已上联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下联儒岙、大市聚镇卫生院,并外联美国梅奥诊所、德国心脏中心等世界顶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检验中心等,开展远程诊疗、教学培训、科研合作、学科共建等,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双下沉、两提升”。目前,已实现远程会诊近2000例。

  借助“双下沉、两提升”的东风,县人民医院以纵深化推进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大力促进人才和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百姓就医满意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新昌人医
   第06版:非常阅读
   第07版:人文新昌
   第08版:天姥山文化
一切为了全民健康
今日新昌新昌人医04一切为了全民健康 2018-11-06 2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