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帅锋
1961年11月出生的袁方勇,在新昌是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他不仅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县作家协会主席兼县文联副主席、县网联会第一届会长,而且还从2002年起担任《天姥山》执行主编,后任主编。
袁方勇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一生读书,不同年龄读书各有不同的收获和长进。而这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书中有香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新昌农村,课外读物少之又少。袁方勇每每有好书,如获至宝,沉浸其中。小学三年级时,他就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欧阳海之歌》,至今还清晰记得书中的细节。袁方勇告诉记者,那个年代通讯方式不发达,大都靠书信交流,小学时由于经常给亲朋好友写信,积累了较好的识字能力。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阅读《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道游击队》等书,还接触了但丁、巴尔扎克、雨果等人的大量经典著作。
“除了《欧阳海之歌》,对我影响很大的书就是《毛泽东选集》了。”袁方勇说,高中时代,自己最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大气磅礴,领袖风范,“到现在,毛主席的诗词,我都能背出来。”
“没有书,老袁是坐不住的。”袁方勇爱书,在朋友圈是出了名的。每到一个地方,袁方勇喜欢逛书店,挑选一两本“对眼”的书,只要入了眼,二话不说就买下来。每当亲朋好友乔迁新居,他还经常以赠书作为特殊的祝贺方式,“有书便香,新房里当然少不了书。”
书房有味
记者发现,袁方勇的书房也比较简陋,唯有三面靠墙的大书柜,因房子面积不大,大部分书都放在地下室。
“我房子的书不多,但很多都是精华,市面上还少见。”袁方勇说,读书是一件高尚的事情,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多读好书、精品书,正如郑板桥所言“读书求精不求,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袁方勇的书房紧靠着阳台,阳台4平方左右,摆放着兰花、月季、吊兰、法师、竹子等,吸引记者目光的当属一盆竹子。袁方勇称,这是当年从花鸟市场买回来的,卖竹的人称其为罗汉竹。每到华灯初上之时,他喜欢关了灯看映在窗上竹子的影子,晚风轻吹,竹影飘摇,在欣赏一幅生动的画,又似在读一首优美的诗。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最好的自己。袁方勇也在读书中一路成长,从1978年发表第一首诗歌《保卫胜利》开始,陆续在《诗人》《江南》《江南诗》《青年文学》等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作品也被选入多种选本。2017年出版自己的散文集《南北》。
人生有梦
读明代文人笔记,对于书斋环境要求极具诗情画意,可以令人洗尽俗肠。所谓“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户。青山当户,流水在左”;又所谓“门内有径,径欲曲……阶畔有花,花欲鲜……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
其实袁方勇也心存田园梦想,几年前,他将大明市盘龙山祖上几间快要倒塌的房子,简单修筑了一下,一有空就住到那里,远离尘寰,藏身大自然怀抱,种花养草、看书写作……在他的文字中,记录了这种生活情致,如:“桃下荷,叶中花,风里茶。花香暗,瓜果藏,苗茁壮。闻得今日台风起,添瓦筑漏固屋忙。”
几年前,由于拆迁,精心耕耘的“蟠龙山居”不复存在了。但袁方勇没有停下自己的梦想,他所追求的简单生活方式,便是回避世俗生活的平庸与琐碎,将内心安置于田园的宁静与安祥。因此,最近又在表妹闲置的山居里找了几间房间,打造一个“不山不水居”。
播撒阅读种子,收获一路花香。袁方勇如今读书、创作、种菜的生活状态,让记者想起宋代无门慧开禅师写的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快乐,这或许就是袁方勇追求的田园梦的真谛。